中国临空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临空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曹允春

中国临空经济的现状

1、中国临空经济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

我们选取中国八个有代表性的机场城市,进行了两个指标的比较,一个是机场所在地区与城市的GDP增长率的比较;另一个是机场所在地区GDP占整个城市的GDP比重的历史比较。结果表明,机场所在的小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机场所在的大区域的平均增速要快,小区域对经济要素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这八个区域比整个城市的GDP增长率平均要快8%左右。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场周边地区确实是投资的热点,也是整个经济空间当中优质的经济要素愿意投资的重要区域。

2、临空经济产生的五大效应

临空经济在中国正产生五大效应。第一,空港枢纽功能的完善效应。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是互动的。航空运输产业链条将从机场内逐渐向机场外延伸,向临空经济区延伸,直接参与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循环。第二,区域产业的高级化演进效应。第三,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效应。城市空间布局在之前更多的模式是“单中心”封闭式空间发展模式,中国的机场,世界的机场通常离市中心20—30公里左右,在这种范围内,设置临空经济区这样的功能区可以使城市空间布局向“多中心”均衡式方向发展,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第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效应。第五,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就业效应。临空经济区产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所以可以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3、临空经济正在吸引的五大产业

第一个是航空产业。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吸引的产业的特点不一样,航空产业主要分为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服务业。

第二个是航空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就是利用机场口岸的功能,同时利用机场周边物流基地的保税功能,实现港区联动。

第三个是高新产品制造业。

第四是国际商务会展业,主要是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现在顺义区正在规划的国门商务区就是一个代表。

第五是康体娱乐休闲业。康体娱乐休闲业对于无论是转机旅客或者机场周边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

所以现在两种产业链的双轮驱动,就是临空制造业和特色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固定的发展模式。

4、中国临空经济建设的两种主要模式

一种是采用综合经济区的模式,这个主要是以顺义临空经济区和天津临空产业区作为代表。另外一种就是航空城的模式。这以重庆航空城作为代表。

5、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

中国临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城市还仅仅是停留在规划阶段,应该说顺义区已经进入到发展的阶段,比较成熟。

另外,临空经济尚未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应该更好地加强规划,使得临空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临空经济有五大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临空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临空经济的驱动力实际上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机场,一个是区域经济。机场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还有区域经济,两个力量共同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同时临空经济产业的特点符合我国现在所提出的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所以在机场和区域经济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临空经济在未来几年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中西部的临空经济将呈现出显著的拉动作用。中西部适时发展“空降产业”——临空经济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第三,临空经济将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我国具有机场的城市并不多,大约120个,而能够规划临空经济的就更少。

第四,临空经济区将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全球性产业发展的战略,使独具区位优势的临空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

第五,临空产业走廊将连接机场与城市主城区。机场发展,城市也在发展。机场产业链和航空公司产业链造就了一个机场通向城市主城区的临空产业走廊,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