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书记的孩子情结


王珉书记的孩子情结

范海辛

王珉书记是从苏州调到吉林当一把手的。在吉林工作几年,使吉林工作大有起色,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最近《南方周末》上有一篇记者对老王的专访,老王侃侃而谈,说得十分在理,令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但在谈话中,老王关于负面新闻的见解却令人无法苟同、大跌眼镜。王认为,媒体不应过多报道负面新闻,因为这会对大干社会主义的干部群众产生伤害。

这种话出自政绩显赫而且又是知识分子出身的老王之口,不禁令我等粉丝大失所望。如果让老王主政宣传部门,这句话很可能会成为对所有负面新闻的“封杀令”。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性与及时性,本不应有正负面之分,这是计划时代愚民政策的产物。在那个时代,领导者根本不承认人民有知情权。他们眼里,人民都是孩子,分不清是非。因此只能让人民知道好消息,坏消息一旦让人民知晓,人民就会垂头丧气。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知情权被逐渐恢复,许多负面新闻见诸媒体之后,人民并未出现一些官员担心的垂头丧气的情况,基本是波澜不惊。及至这几年,公众对于煤矿死难、官员贪污等负面新闻已到了有些麻木的程度。

人民都是成年人,都是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公民。对于如何才能正确行使权利以趋利避害,这是公民自己的事,政府不应插手干预,就像政府不必教人民如何吃饭、如何生孩子一样。政府的责任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在公民有要求时提供公共服务。因此老王要求媒体少发负面新闻,实际是一种侵权行为,是把人民当孩子管的家长心态的暴露。

老王的孩子情结还不止于此,这位教师出身的书记还要求媒体把干部当好孩子来捧,意思是对干部不能过多批评,对干部的些许进步、优点都要及时发现、表扬,以使他们象好学生一样在表扬的鞭策中成长。老王的这一经验用在孩子身上当然有效,但要媒体如此来对待官员,则未免怡笑大方。难道老王手下的官员一个个都象小孩子,只能哄和捧,不能责怪批评?

看得出,老王的这一番高论也是真实心情的自然表白,可见他还是一个干实事的官员,不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政客。只是希望老王能改一改父母官的过时理念,树立现代的民主法治意识,作真正的人民公仆。

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