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


闭嘴是简单的事,可缺少了叫板就失衡了进步……  

苏格拉底推崇的民主是导致自己死亡的---原凶,但不理解不等于错误,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群情激愤的当下,最应该、最聪明、也最合适的办法就是“闭嘴”。一个中国学者说:"人只有一张嘴,吃饭了就不要说话"。

  世人,尤其是中国的学术界,最向往的时代,雅典苏格拉底时代的落选和中国宋江尘封时代的投降一样重要。

  这个时代文化繁荣与言论自由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社会进步的必然。几十甚至数百之众乃至更多的‘家们’聚集广场,在广场上随便拉一个人,可能就是苏格拉底,或者是色诺芬、柏拉图、亚理士多德;这个时代自由民主,城邦大事都由民众大会决定,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投票来决定重大问题的去向,包括战争是否要打、阿里斯泰德是否该被放逐,也包括苏格拉底是否该处死。像孔子、老子、庄子一样产生出时代的光芒......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6月,经历暮春面对雅典公民的大辩论,苏格拉底获得了281票对220票的结果:他被自由、民主、博爱、智慧的民众判处死刑。

  “雅典人啊,我敬爱你们,但是我要服从神、先于服从你们”。柏拉图在《申辩》中记载了苏老师的语言,让后人知晓苏格拉底在有机会“移民”去别的城邦的时候,他毅然遵循他理解的规则,苏格拉底推崇的民主,反潮流的精神导致了自己的死。

  谁把他送进死神的府第?是那281票和281票背后的民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适合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也适合苏格拉底时期的雅典。以“公正者”著名的雅典民主政治领袖阿里斯泰德,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在投票之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让阿里斯泰德帮他在充作选票的陶片上刻上名字。他问“你既然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农民答:一听到他被称为“公共者”,即感厌恶,因此投票放逐他。这是雅典直接民主的重要特征,也是苏格拉底之死的重要原因:拥有投票权的民众在自己拥有一点权力之时,无论后果如何都要发挥一下,以实现蝼蚁撼大树的姿态,盲目地表现自己的重要性。

  2000多年后,法国人塞奇zhPoint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里的文字可以解释此事。“道德的禁忌松弛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消失了。人们通常都在暴力行为中表达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情感,以及所有的英雄主义、野蛮残暴、希奇古怪和自我牺牲”。“一个骚动的、情绪高昂的群体,这些就是人群的真正特点。它也是一股盲目的不可控制的力量”。

-------美国国会山上的大老们能做出汽车代替不了马车的决议,我们的局限可想一班。

  中国房地产界的"思想家们",是用"斗士"的勇气书写历史,是梁山好汉的结局取决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