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开幕式大家都看到了。虽然开幕式结束后我也收到了一些朋友发来的短信,觉得还是不够惊喜和震撼,但我还是觉得:张艺谋团队是可以得高分的;他们已经代表了中国导演操作大型广场活动的最高水准。
每个人都可以创意无限让黄河之水天上流嫦娥奔月望地球,问题是绝大多数创意都只能用来过过“想”瘾。张艺谋他们就和被吊在天上的演员们一样,身上紧紧系着四根钢丝—安全性、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国际奥委会对内容的要求以及主办国对内容的要求。唯一的不同是,演员身上的钢丝是各自独立的万一一根断了还有备用支持,而他们身上的这四根钢丝却始终紧紧咬在一起谁也不能断。
我之所以认为他们昨天晚上可以得高分,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有几近完美的执行。整个流程现场实施方面没有出现重大问题。这听起来像是个最低要求,但是那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上万人参与,无数可能酿成错误的环节,又没有经历过从头到尾的完整彩排,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有“印象点”。整个开幕式至少有几个地方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譬如29个礼花脚印“走”向鸟巢,千人击缶倒计时、奥运五环的闪亮升空、汉字印刷的优美律动(那个关于多少桌麻将上万人齐声喊“和”(音HU)的手机段子中的创意得到了部分体现)、由205个国家的运动员参与的人体绘画行为艺术、蓝色星球上的行走与漂浮等等。
第三,有内在线索和逻辑。跳出单个节目,整个演出对时空进行了一些有意思的揉搓,譬如礼花脚印就集中体现了时间上的递进与空间上的延展,再譬如“画卷”作为整台演出的主线既有从开场到高潮时间上的呼应,又有从“碗底”到“碗边”空间上的呼应。
整个晚会可能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主题歌,一个是火炬的点燃方式。关于那首“油和米”的主题歌,我不认为它是完美的,但它说老实话,它比我前一天想象的要好。与我听到过的任何一首候选歌曲区相比,它与蓝色星球和火炬点燃这两个环节在意境和氛围上的契合度是最高的。张导选它不是没有道理。至于火炬点燃方式,我觉得说不上有多么震撼,但也不能说平淡无奇。我倒是觉得,如果能让和姚明一起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的那个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在点火的位置上同李宁空中会合并一起点燃鸟巢的主火炬,也许这个仪式的“震撼指数”会有所提升。
最后,让我们向张艺谋领军的导演团队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演出者和幕后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和敬意。我还特别要向在排练中不幸受伤的那位演员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