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欲望


 

 

人间欲望

 

人是自私的呢,还是利他的呢?这是延续了多少年的旧话题。中国的古人讨论人性善、恶,孰是孰非?就是同一类型的老问题。“理性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则是众多人认为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如果只是所谓观点之争,我们不必再在这里饶什么舌;假如指的是人的各种活动的主旨和出发点,无论利己还是利他,这一类的概括都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人的各种活动的基本特征。

别的不说,人的各种活动,从终极的意义上讲,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种种欲望。较文雅的说法或较粗鄙的说法,不可能改变人的活动的这一基本出发点。但是,人实现欲望的动机是高尚抑或卑下,是决定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公平、正义,自私、利他一类概念,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条件。例如,现今仍然存在于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对食物等重要生活资料的共享,在其一定范围的群体成员之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对于这样的行为,无论用利他或利己的框框套在这些部落民的头上,都是极不妥当的。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念与当今中国的道德观念相比,又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啊!

由此看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真正重要的决不是先验地给人的行为套上利己或利他的大帽子,而是客观地分析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人满足各种欲望或需求的行动,怎样地受到具体的社会条件的限制,有什么样的具体特点。现实的社会条件,是人借以活动的舞台;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之下,社会形成了怎样的被普遍接受的目标和规则。类似地,少数人别的类型的目标和规则,是代表了怎样的社会关系。

200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