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乐观的财富分配数据解读


    财富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向政府倾斜,老百姓得到的越来越少。搞房地产、基础性项目,以及庞大的行政开支,从中又滋生了大量的贪污腐败现象。如果任由现状发展下去,最坏的结果可能引发社会动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断、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收入分配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这是他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作出明确表态。温总理在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多位领导人频繁在公开场合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2月27日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也曾表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并表示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个人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而现实则是,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分给国家财政太多,分给老百姓份额太少,人们普遍觉得付出和收获有差距。面对民间的强烈不满,本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个承诺虽然令人鼓舞,但能否实现仍是未知之数。

  分配不公不但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已严重威胁社会和谐与稳定。正如3月15日,长期关心这一问题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的文章中所指出的,明确指出收入分配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也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不容乐观的财富分配数据解读

  作者:赵伟      来源于4月23日《新京报》B02版

  最近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在国民财富分配方面有个值得各方关注的倾向:政府在国民产出“蛋糕”的切割中所占比重进一步跃升了。支持这个判断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至少有两点是清楚无误的,另有一点则是不难推算的。

  两个清楚无误的现象中的一个,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量的分配上,是将近四分之一的GDP归入了各级政府囊中。具体而言,在一季度总额80577亿元的GDP中,各级政府计划内财政收入就高达19627.07亿元,占了GDP总量的24.35%,差一点就要占到四分之一。这还不算另外一笔巨额的政府“进账”: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这也是可以推算出来的。2009年全国城市卖地收益超过1.5万亿元,同样按照四个季度平均计算,也有近3750亿元。若考虑到2010年2月份以来的各地地价暴涨,最少当在4千亿元以上。其中单是京、沪、杭三个城市,政府卖地收入就超过1千亿元———其中北京486亿元,上海超过500亿元,杭州159亿元。如此粗略地算来,一季度各级政府财政净“进账”,总额当在2.4万亿元以上。占GDP的30%以上。还没有算上各种罚没款收入。后者早在三年前(2007年)就超过1.6万亿元,近两年只会增长而不会减少的。

  另一个清楚无误的事实,表现在政府收入与国民产出增速差距上,是政府各种税费收入增速,数倍于经济产出增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11.9%,仅比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34%,是经济增速的2.86倍。其中增长最快的,则要数对大众收入和消费的课税了。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69.4%,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1.3%;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增长56.3%;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60.2%。都数倍于经济增速。这就是说,在经济加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直接对消费具有抑制效应的税收则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一个容易推算的态势则是,一季度新增的国民财富,几乎全部归入了各级政府增收项下。按照11.9%的增速计算,一季度净增GDP大约为9588亿元,但34%的财政收入增速,意味着一季度新增税收6531亿元,占了新增GDP的68.1%。如果算上新增卖地收益(至少2000亿元),仅这几项加总,政府新增收入就占到GDP新增收入的90%以上。这就是说,大部分的新增GDP都归入了各级政府囊中。这也未算各种罚没款的“净增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国民产出分配发展趋向的深层含义。我以为其深层涵义是对大众消费的负面影响。如若在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背景下,大众分到的部分相对乃至绝对地在变小,就难以推动大众消费。如若长此以往,最后只能靠政府替大家花钱了。而历史与现实的众多事实一再证明,政府花钱往往效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