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治村研讨会


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以孝治村研讨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丽的青州市王坟镇,参加今天在这里举办的孝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和以孝治村研讨会。我对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参加今天以孝治村研讨会领导专家有:
张 炯 中华孝文化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苗枫林 山东省人大原副主任、山东省老年学学会会长
陈志军 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徐章练 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总策划、山东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方 明   中华孝文化协会副秘书长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饶少平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肖先华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
韩荣华    台湾著名学者      
杨洪彬 中国国学研究会终身研究员
张学强 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理事
王家亭 临沂市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上文 孝感学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孙传宝 孝感学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 路 《儒风大家》主编、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
夏小雨 秦皇岛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
韩广忠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赵目珍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
赵 萍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旅游专业委员会、异地养老制定办公室副主任
袁文亭 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秘书处处长
孙培群 临沂市委原副书记 、临沂市老年学学会会长
曹元国 青州孝文化研究会会长 
    今天,我们举办这次以孝治村研讨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含义。我们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本次研讨,为以孝治村总结出一套可供操作性方法,为推出孝治村达到的标准提出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孝道德、孝行为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并进一步积淀成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血脉。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从华夏千年文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春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把孝道上升到理论高度,认为孝道是人生义务,是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灵魂。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历史上来讲,自古就有“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的说法,很多朝代的政权“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来得以加强和巩固。从汉朝开始,各级政府虽然在村庄中设乡长、里长、村长等管理岗位,但是对于村民的管理大都以“宗族理念”为主,而这个“宗族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孝”的思想。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孝道由家庭伦理逐步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中国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农村管理的方式和结果也在发生变化。从1949年至1978年,这28年的土地政策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等4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土地政策尽管各有所异、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府通过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一物质载体,完成对农民和农村的有效管理,期望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开始充实到第二、第三产业当中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过渡,这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各个城市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即证实了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前几年又出台了全部免除农村土地提留的惠民政策,这导致了农民个体对村集体的依赖程度再次降低。综合以上,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的降低,农民个体对村集体依赖程度的降低,导致了村级组织对农民管理的软弱和降低,出现了人们经常所说农村难管、农民难管的现象。
    同时,近年来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农村缺少主流文化的引导,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应有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面临严峻挑战。“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无论如何评价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都不可否认它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养老敬老的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为其注入时代内涵,培育起现代孝道文化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实现由传统孝道向现代新孝道的创造性转化,是至为重要的。在老龄社会条件下,老年一代迅速增加,年轻一代比重减少,促进代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孝道文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粘合剂。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借鉴利用“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来研究探索“以孝治国”的理论,推行以孝治村,对于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上小康村更应该是道德文明建设上的小康村,我们要把我们的小康村不只建成经济小康村,还要建成生活健康,道德高尚,和谐稳定的全民发展的小康村。大力推行以孝治村,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催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天的研讨会有三项内容 :一是有青州市以孝治村先行村介绍以孝治村情况;二是王坟镇党委书记发言:;三是有领导、专家对以孝治村的定位、方法,程序、意义进行研讨。
    第一项内容,先请王坟镇侯王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同志,就侯王村的以孝治村工作情况进行汇报;请弥河镇张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护同志,就张家洼村的以孝治村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项内容:请王坟镇党委书记刘元德,以《弘扬孝道对当前农村工作的促进作用》为题发言;
    第三项内容:请各位专家发言。
    刚才,冯先家同志和张永护同志,从基层村庄党支部书记的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村庄的工作实际情况,阐述了孝文化在村庄管理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元德同志结合历史和当前,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了孝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阐述了弘扬孝道对当前农村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几位专家的发言和演讲,更是从理论高度总结了孝文化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孝文化对历朝历代政权的影响、孝文化对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应该说,今天我们举办的这次以孝治村研讨会,取得了预期目的,大家所阐述的观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含义。会后,我们将对大家的发言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整理,力争为以孝治村总结出一套可供操作性方法,为推出孝治村达到的标准提出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拟稿曹元国、刘建强)(转载须表明(中国孝文化论坛)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