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适房建成故宫式样是对政府的蔑视


                      把经济适用房建成故宫式样的古建筑群(人民网2010年9月29日时政),媒体是这样描述的:延安市宝塔区红化三期经济适用房小区新建了几十栋别墅,在红化三期经济适用房小区里开发商自建了一个故宫式样的古建筑群。我说它是具有划时代创意的标杆性、标志性建筑。

  为什么说它是标杆,是因为500多套住房,面积均在130平米以上,其中首层和顶层的单套面积达到276平米。 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文件精神和2007年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可想而知单套面积达到276平米这到底是在为谁量身定做?如果我们的普通群众 ,我们的低收入群体购房动辄就是130平米以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俩嘛。也许是我小肚鸡肠,延安市宝塔区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界定就是130平米以上。

  当然,国务院规定60平方米左右,也要有个因时因地制宜问题,也许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都达到了130平米以上,我等只是杞人忧天。如果不是,那就是在以建经济适用房为名,为特权阶层进行福利分房为实。住上这样的“福利房”的人,最起码他们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反腐倡廉的一条条要求和希望抛到了脑后,把原本用于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经适房摇身一变成了特权阶层的福利房。

      政策“走样”走得如此扭曲,恐怕没有一个官员能自圆其说。这明明是把血淋淋的刀,在阉割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福民政策硬是被强奸成屠刀,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为什么一些地方在扭曲惠民政策上不遗余力?为什么中央一再查处而地方却依然前赴后继?我想,除了查处流于形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不足以形成威慑态势之外,主要还在于,在一些地方,特权阶层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群体。这个利益群体往往残民以自肥、结网而自保,但凡有可利用的政策机会,马上涌上去,必欲分食而后快。

  把政策歪曲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我们不能仅仅查查了事。同时我还想,一些官员歪曲政策难道仅仅是只存在“经济适用房”这一个方面?!

  新闻连接:延安出现276平米经适房  被倒卖市民望楼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