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飞行员满天飞谁为安全护航


      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这些飞行员中,有些属于跳槽多而不断篡改相关简历的,有些则来自军转民的飞行员,在被查处后,很多都被停飞进行重新考核和评估。(《解放日报》9月6日)

      据说,在当时的内部会议上,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将这一飞行经历造假事件斥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民航三聚氰胺”的概括生动形象,惟妙惟肖,但是,公众感兴趣的显然不是这样局长的妙语。试想,如此200多名“三聚氰胺”飞行员满天飞,谁来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

      首先,两年间居然查出200多人飞行经历不实或造假,可见,民航系统在飞行员资格审查上确实存在很大疏漏。民航局公开刊发的《2009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持有民航局颁发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人数为20535人。而2008年、2009年这两年间,中国民航每年颁发的飞行员执照数量均为4000多人。也就是说,200多名问题飞行员占到全部飞行员的1%,占到每年新颁飞行员人数的5%。这个数量堪称惊人。

      与此相对照,民航局对其在飞行员培养上取得的成绩不免沾沾自喜。同样是上面那份《调查报告》,用轻松的笔调写道,“民航局飞标司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发展建设飞行员队伍这一重要工作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航空公司飞行员短缺的问题已经基本缓解,保证了航班的安全运行,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飞行员流动带来的问题。”这份《调查报告》刊发在今年年初,当时查出200多名问题飞行员的事情已经发生,然而,从这里边看不到任何对飞行员问题的反思和检讨。

      其次,既然在前两年已经查出200多名飞行员飞行经历不实或造假,那么,具体的查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这些已经检查出来的飞行经历造假人员,民航局称均被停飞,那么,这一决定是不是都被航空公司严格执行了?问题飞行员是不是真的被停飞了、调离了、清退了?各航空公司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民航局在这一过程中是不是切实履责了?这些也都应该对公众有一个说法。

      此外,飞行员的飞行经历事关公共安全,也应该有一个信息披露的渠道,让公众知情。像现在这样,公众只能在一两年之后,通过某个偶然的机缘才可能获悉这样的消息,未免太过遮遮掩掩了。对于民航系统而言,这一事件固然有些负面,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民航高速发展的光鲜形象。但是,诸如飞行员飞行经历这样的关键信息,公众有权及时知情。信息在公众之间的公开披露,不仅能与公众建立彼此的信任,更能在社会监督的力量之下,切实推动各种力量严把飞行员质量关。

      这些年来,发展的名义之下,扩张的冲动已经让民航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根柢浅的“芦苇式发展”,严格的规章被突破,被变通,甚至被弄虚作假,大跃进的氛围将民航系统、地方政府、大型国企等等裹挟进去。大家都来分一杯羹,地方政府大建机场,航空公司高速扩容。顺风顺水之下,很难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做法,有的只是“未必就出事”的侥幸。资料显示,2003年的时候,中国民航飞行员人数尚不到1万人,而到了2009年末已超过两万人,翻了一番还多。这些都是“三聚氰胺”飞行员能够出炉、能够满天飞的浓浓背景。

      飞行员的肩头上,固然担负着实现世界民航强国梦想的压力,但同时,更担负着、牵系着基本的公共安全责任。任何宏大叙事都不应该成为放松飞行员资质审核的理由,而且,越是宏大的目标,越是应该从最基本、最初级、最严格的规范、规章入手。目前,民航系统开始整肃航空公司,严查飞行员资质,但愿这一次能够完全杜绝造假现象,不走过场。灾难就在眼前,不能再走过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