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升级是推动山东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年,山东省太阳能热利用企业不断提升创新实力,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中高温技术研发与应用和平板集热技术领域均有所突破,基本保持了较强的发展态势。
(一)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更加紧密
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而建筑节能就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平方米,节能空间巨大。仅以2010广州亚运会为例,22栋建筑安装12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实现赛时居住面积119.79万平方米、27500人的热水供应,赛后实现居住面积192.8万平方米、56000人热水供应,全年生活热水新能源替代率不小于75%,节电404.7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96.7吨/年。可以说,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太阳能热水器将在节能低碳建筑中大展拳脚。
然而,太阳能热水器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许多的现实问题,一是由于业主自行安装导致的杂乱不堪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使许多小区物业下达“禁装令”,二是高层建筑有限的楼顶空间不能满足全体业主的安装要求,三是由于标准不统一,太阳能高空坠落和伤人事件不断。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动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将太阳能“嵌入”建筑当中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对此指出,工程化及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成为太阳能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太阳能工程市场增速明显。其中仅山东省太阳能工程市场的增长率就达到了50%以上。
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半)嵌入式,可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融合,承重可达1.5吨,甚至可以作为替代砖瓦的建筑材料;二是平铺式,太阳能集热器平铺在建筑的斜屋顶表面,安装简单,并可与建筑完美融合;三是幕墙式,既有玻璃幕墙的美观,又具有隔热、集热功能,利于建筑节能;四是廊亭式,将太阳能做成廊亭顶板,既遮阳挡雨,又充分利用空间安装太阳能;五是天棚式,多用于别墅,可在乘凉的天棚顶部安装集热器;六是阳台式,彻底解决建筑屋顶无法安装太阳能的行业难题;七是平改坡式,在平板改坡工程上,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坡屋顶材料,具有隔热、保暖、防水、集热、美观等功能,一举多得;八是门厅式,在房屋的门头上,安装集热器,充分利用建筑向阳部位;此外还有飘板式、曲线式、平顶式、平贴式和雨篷式等多种形式。
山东省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始终领跑全国,而皇明、力诺瑞特等企业则是我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的杰出代表。
皇明太阳能集团从2001年开始探求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先后与包括万科在内的多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但是最终均没有达成很好的合作,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万科等房地产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要求过于苛刻,也即是说万科等企业不愿意为不成熟的太阳能产品所带来的风险买单。随后,皇明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希望通过自己充任开发商角色建造节能建筑,从而实现业务转型,变太阳能光热设备制造商为节能建筑方案提供商,从而推动其太阳能光热设备的大规模集成销售。
一是在公共建筑方面。2010年,由皇明公司承建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亮相山东德州中国太阳谷,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日月坛·微排大厦是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总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节能70%以上,加上60%采暖、制冷,节能效率高达88%,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
二是在住宅建筑方面。2006年,皇明公司开始筹建我国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蔚来城,着力打造高端节能民用建筑,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十年不落伍、三千里不落俗”的景观楼盘。蔚来城项目的建筑设计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尼斯·布劳克亲领衔,大量采用太阳能、光电、温屏等节能效果较高的节能材料,其中小区主要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解决日常生活用热水、部分建筑供暖、照明等。通过采用外墙外保温等高效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使建筑物节能目标达到70%以上;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为70%以上,分体式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为40%以上;小区会所的空调能耗的90%以上由太阳能和地热能提供;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占小区总用电量的4%以上。
据统计,皇明太阳能集团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共推广太阳能集热器达到2000万平方米,节能折合标准煤4600多万吨,相当于十个中型煤矿的年产量,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近4000多万吨。
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早在2005年,就凭借中德合资双方“分体式太阳能”的技术优势,厚积薄发,率先在行业中推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技术,倡导太阳能产品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各级主管部门对这一技术应用推广的高度重视。
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成就卓越。一是公司于2007年获评我国太阳能领域唯一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并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合计推广太阳能建筑面积34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换句话说,力诺瑞特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完全低碳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太阳能住宅的新型城市。二是搭建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通路,2007年,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开办了我国首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本科班,2009年,双方又合作建设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验室,并计划开办首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硕士班,这为全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三是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深圳万科的万科城零能耗试验房率先采用了力诺瑞特太阳能的热水系统,招商地产首个节能率达到65%的房地产项目——金山谷项目也完全采用了力诺瑞特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据统计,截至2010年,力诺瑞特已在国内外建有1000多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样板工程,其中杭州长岛绿园工程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上海建科院工程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建筑工程综合类项目一等奖、宁波“维科·水岸心境”太阳能工程获得“建设部住宅节能示范小区”、南京栖霞建设天泓山庄太阳能工程获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目前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外,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制冷和太阳能综合利用都将成为今后太阳能与建筑融合的重点方向,桑乐、澳华、桑贝斯、桑尼丝等山东省太阳能热利用企业也都开始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发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建筑及应用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太阳能低温技术逐步向中高温升级
按照工作温度划分,太阳能热利用分为三个阶段,40-80℃以下的属于低温热水应用阶段,80℃-250℃属于中温热能应用阶段,250℃以上属于高温热电应用阶段。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生产和应用大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依然停留在低温热水应用阶段,工作温度在100℃以下,太阳能在中高温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太阳能热利用中高温应用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专家介绍,太阳能中高温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太阳能空调、工业用热、海水淡化和农业烘干等,其中工业用热主要体现在造纸、纺织、食品、烟草、木材、化工、塑料和医药八大行业,这八个行业的总产值占到国内工业总产值的23%,而这八大行业的热能总消耗约为3亿吨标准煤,若其工业用热能10%被太阳能替代,则可实现节约原煤约3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00万吨,仅此八大行业的太阳能替代应用在全国就可带动近千亿的市场总量。
山东省是我国太阳能中高温技术发展的发源地。力诺、皇明、德州奇威特、武城瑞星和邹平科明等企业都或多或少的涉足了太阳能中高温领域,成为了全国最早涉足中高温集热领域的一批企业。下面简要对各个企业在中高温领域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1) 力诺集团
2007年是力诺集团涉足太阳能中高温领域的起始点,这年12月,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集合双方高水平的博士硕士研发团队,重点进行太阳能中高温集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10年,经过双方研发团队三年的潜心研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温太阳能集热管和中温集热器震撼问世,两项产品的诞生,融合了力诺集团从石英砂-毛坯管-集热管-热水器-热水工程的完整产业链优势和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等专家三十余年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太阳能热利用由低温向中高温应用的升级。随后,力诺瑞特与上海交大合作成立太阳能研究院,主要针对国内太阳能热利用在中高温利用方面的技术短缺及应用空白,重点研究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工业加热与干燥等。
2010年7月2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院士、国家电网东北公司总工程师黄其励院士和多名太阳能热利用知名专家齐聚力诺,共同参加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力诺集团中高温产品专家鉴定会,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论证和研讨,对力诺中温集热管和中温集热器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由力诺研发的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具有多项创新,填补了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在150℃温区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工作温度可达160℃以上,并能长期处于此温度下,各项性能指标无衰减。并建成了中温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生产线,实现了从玻璃窑炉拉管到包装的自动生产,提高了生产能效。
在顺利通过院士专家组的鉴定后,力诺中温集热产品的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力诺瑞特采用光热光电综合技术的零能耗馆顺利建成,该零能耗馆内的空调、热水均采用了公司最新研发的中温集热管和集热器产品,实现了中温产品的首次市场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与此同时,2010年9月17日,力诺光热集团中高温集热技术产业化基地奠基仪式在力诺科技园隆重举行,该产业化基地包含年产500万支中温集热管项目、100MW高温太阳能真空发电管项目、无阻传导Ag3.2W热管集热器项目和力诺太阳能研究院四大项目,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顶尖水平。
100MW高温太阳能真空发电管项目的建设,是力诺集团发力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的直接表现。据了解,太阳能真空发电管技术是制约太阳能热发电的重要瓶颈之一,全球市场长期被西门子(原以色列索莱尔公司,后被西门子兼并)和德国肖特两家企业垄断。力诺集团依托在低温集热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与清华大学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太阳能之父”殷志强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高温太阳能真空发电管玻璃金属非匹配封接这一技术难题,打破了多年来国外同行的技术垄断,标志着力诺将成为国内首家规模化生产高温太阳能真空发电管的企业。
力诺集团中高温集热管的研发成功,对于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拓展了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域,使其由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应用扩展到了更大意义上的太阳能热能和热电应用,即使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采暖、海水淡化、工业动力和太阳能热发电等成为现实;二是节能减排效果更加突出;三是促进了整个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产业升级,使目前处于低温领域混战中的太阳能企业看到了前进方向;四是中高温集热管的应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五是通过中高温太阳能技术的推广,使得人们对于太阳能节能减排的认识更加清晰。
2) 皇明太阳能集团
皇明太阳能集团是国内最早涉足太阳能中高温领域的企业之一。在太阳能中温领域,一是与天津海水淡化所合作共同开发了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系统新技术,采用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太阳能集热器共同对海水淡化提供能量,通过强化加湿后冷凝获得淡水,该技术除了在能量效率上有显著优势,安全可靠、耗电量小外,还具有多种优点,如系统模块化,安装便捷;系统常压运行,无易损件,无真空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利用太阳能作为淡化能源,环保节能,使用于海岛、沿海等地区;采用加热加湿方式,出水量大,水质清洁达标;系统防腐等级高,寿命长等,可广泛适用于岛屿、沙漠等地域的太阳能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系统,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太博园里的“光立方”,“光立方”突出展示了海水淡化技术,并已建成海水淡化示范,我们可以通过它一睹海水、苦咸水是怎么变淡的。二是于2010年在中国太阳谷日月坛微排大厦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将太阳能系统与空调机组完美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量驱动制冷机进行制冷,应用集热面积为9188.7㎡,比世界杯足球场的面积都要大2000多平方米,每年可节电达100多万度。另外,该系统可与其他空调系统相结合,可满足大楼45%的制冷负荷,而其耗电量又极小,比常规制冷方式节能60%。除日月坛微排大厦之外,皇明建设的国家级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也优先使用了太阳能空调系统,将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有机结合,实际运行比常规能源方案节能40%,而且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达到3-5倍的效果。
在太阳能高温热发电领域,皇明太阳能集团成就斐然。早在2001年,皇明就开始了自行开发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之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所需的核心部件,如定日镜、菲涅尔式镀膜钢管、槽式镀膜钢管、槽式聚光器均可自行生产。
2007年,皇明在山东德州建成国内第一条高温集热镀膜钢管生产线。目前,皇明直通式高温集热镀膜钢管年生产能力可达120km。经中国国家太阳能检测中心、德国Fraunhofer研究院检测,皇明的高温镀膜钢管吸收比大于95%,发射比在300℃时低于7%。
2010年7月8日,我国第一条高温热发电真空管生产线在德州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我国第一条高温发电真空管生产线,该项目主要技术与装备均为皇明公司自主研发,完全知识产权开创了中国太阳能高温热发电产业化之路。据了解,项目占地300余亩,年产高温发电真空管可达60万支,主要生产槽式及菲涅尔式两种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的核心部件。
2010年7月17日,皇明与德国诺瓦蒂公司签约,向该公司出口25公里、30兆瓦的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核心部件“镀膜钢管”,这是我国首次大批量出口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核心技术部件,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核心技术的局面,跨入了国际竞争的大舞台。
2010年8月,由中科院、皇明与华电集团等单位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总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亚洲首座兆瓦级塔式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站——北京延庆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站镜场安装完成。该电站年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度,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合物35吨。
2010年12月,由中科院电工所与皇明联合研制的百米槽式热发电(CSP)系统在北京延庆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基地建成。这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研发的槽式热发电系统,其核心包括四米长槽式真空吸热管、高精度高强度曲面反射镜、大型槽式聚光器、槽式吸换热系统。该项目的建成是电工所与皇明具有槽式热发电项目总承包及产品供应能力的标志。
2011年2月,内蒙古鄂尔多斯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开标,大唐新能源成功中标,作为在此前已经与大唐新能源签订了供货协议的皇明太阳能集团,将为该电站提供核心部件——太阳能槽式真空管,彰显了皇明已经走在了世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前沿。
3) 德州奇威特
德州奇威特是全球首款直驱式太阳能中央空调的诞生地,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采用槽式聚光集热器全时追日系统运转的太阳能空调生产企业。2010年9月,在“2010世界太阳能空调产业发展论坛”上,奇威特发布了其与美国ROCKYRESEARCH历经三年时间合作研发的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该系统光热冷综合转换率最高可达85%,比普通热水器的太阳能利用能力高出27倍,可实现24小时使用太阳能驱动空调制冷、制热和提供生活热水,同时也可以使用燃气等作为补充能源,并可大量运用在低碳建筑中,且成本较低,3至5年内即可收回新增投资,6至7年内收回全部投资。
奇威特太阳能中央空调集结了中美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的智慧,让一直困扰在太阳能领域的能量存取问题得以解决。它的高温储能温度高达260℃,潜热储能与显热储能能同时使用,蓄冷、蓄热可任意选择,从而达到制冷、制热和提供生活热水,而且经济储能天数能达到3天。因此,奇威特太阳能空调真正实现了让“太阳”在夜空高悬的梦想。
“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60%左右,是太阳能热水器的30倍。所以直驱式太阳能中央空调的问世,不仅将带来一场重大的能源革命,而且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城建部政研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作为一个新产品,太阳能空调若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其市场前景广阔。”
奇威特太阳能中央空调的问世,赢得了国际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9月22日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特别对该产品做了相关专题新闻报道。自此之后,各厂商的订单数量几乎一直都在飞速上升的过程中。奇威特的订单甚至已经达到5000台,占到其产能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空调巨大的市场空间由此可见一斑。
4) 邹平科明
邹平科明是继力诺光热打响中温时代第一枪之后,业内行动最迅速的太阳能企业,其市场抢点之准、技术研发之强,令同行刮目。2010年8月,科明宣称其在历经数年的艰难攻关下,终于研制成功了具有划时代的产品——太阳能膜层发射变频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中温高寒集热管。此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在太阳能热应用方面多项技术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工作温度可达150℃以上,空晒工作温度可达300℃以上,可使太阳能真空管从单纯的热水器技术扩展到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采暖、海水淡化、工业动力和农牧养殖业等多个产业项目。
(三) 平板集热技术发展迅速
平板太阳能是目前国外最为流行的太阳能热利用形式。根据一份权威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被统计到的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21个国家中的433家太阳能企业中,有平板太阳能热水器401家,占企业总数的92.61%;有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12家,占企业总数的2.77%;简易太阳能热水器20家,占企业总数的4.62%。显然,在国外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中,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经营企业远远大于其他产品类型企业数量。
平板太阳能在我国的发展大约有2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一度占到45%的市场份额,到2001年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比例就下降到了26.3%,而真空管热水器的比例则上升到了63.2%。截至目前,经过近10年来的持续下滑,我国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产量所占份额也就仅有10%左右了。
然而2010年,随着五星太阳能成功中标广州亚运会热水工程、四季沐歌太阳能40万平米平板生产基地建成和辉煌第四代平板太阳能投产等重大事件,我国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开始触底反弹,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平板太阳能产销量300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了50%,成为了整个太阳能热利用低迷市场中的一朵奇葩。
平板太阳能市场的迅猛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是平板太阳能更符合建筑的美观性,兼具屋面和集热双重功能,可实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特别吻合当前国家所大力推崇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二是在相同的采光面积和日照强度下,平板太阳能的日平均效率一般要高于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日平均效率6%以上;三是具有良好的承压性能,可承受来自自来水和循环泵的压力;四是在组成大系统时较真空管太阳能性能稳定。
近年来,我国平板太阳能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山东省内来看,海尔、中立、桑乐和桑贝斯等企业均涉足并抢占了平板太阳能市场的技术制高点,结束了山东省在平板太阳能领域一片空白的尴尬景象。
1) 海尔太阳能
海尔太阳能是国内少数掌握平板太阳能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相对较晚进入该领域的企业。2006年,海尔真正意义上进入太阳能行业,凭借对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敏锐观察与分析,公司选择了平板太阳能和真空管太阳能双翼齐飞、以平板太阳能作为主攻方向的发展策略,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司目前拥有德国高性能进口吸热材料、承压搪瓷内胆水箱、防电墙、智能控制等多项领先技术作支撑,平板太阳能产品具有集热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等特点。
2006-2007年,海尔太阳能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和过硬的技术实力,成功中标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基地--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太阳能制冷制热及热水供应系统工程、奥运网球比赛场馆——北京网球中心太阳能系统工程和奥运村运动员餐厅太阳能热水供应及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等三个工程项目,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唯一一家国内平板太阳能提供商,开创了中国平板太阳能应用于奥运场馆的历史。
2009年3月,海尔太阳能中标澳洲一万平米平板集热器大单暨阳台机新品上市发布会盛大开幕,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海尔太阳能最新出口到澳洲的屋顶式平板集热器及分体阳台式太阳热水器,引起了到会嘉宾及行业媒体的高度关注,据了解,该产品是海尔太阳能在经过三年技术研发的沉淀后,开发出的高温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率高达95%,发射率仅为5%,同时成功解决了平板太阳能的保温性、密封性等行业难题。
2010年4月,海尔太阳能在中质协、中消协、家电协会和国家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携手美国GE、宝钢集团、德国钛诺科及金德管业等供应商,成立了太阳能行业首个“质量联盟”,引领整个行业规范化的发展,联盟成立当天现场演示的“汽车压平板”魔鬼试验令所有人为之震撼,经过汽车反复碾压之后,海尔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钢化玻璃盖板仍完好无损,体现了海尔平板太阳能过硬的产品质量。
2011年,海尔平板太阳能技术再升级,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平板集热器可广泛应用于别墅型太阳能系统,它的钛金蓝膜技术可使热吸收率高达95%以上,即使在零下30℃,晴好天气也能提供60度左右的生活热水。而针对冻堵难题,别墅平板太阳能专门采用了双循环热交换技术,室外的外循环系统全部采用防冻介质,通过全铜螺旋式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传递,即使零下30度也不会上冻。除了别墅热水系统外,海尔太阳能针对高层、小高层、多层、农村住房所研发的数十种热水系统解决方案,都非常让人称赞,它们不但在防冻方面有着出色表现,同时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稳定性、洗浴舒适度等方面都有了颠覆性的突破。
2) 中立太阳能
中立太阳能位于中国太阳城—德州,总投资2个亿,占地15万平方米,拥有世界首条分体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化生产线,可年产30万台RPTX平板壁挂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引进航天科技与空调技术,专业研发、生产平板壁挂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并在北京成立了技术和应用研发机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拥有8项专利技术、3项保密配方,2007年,生产的平板壁挂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已经通过了国家级权威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新产品》,并获得国家四部委及国家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质检局颁发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的院士一致认为,中立光能平板壁挂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直插式真空管热水器不能在高层住宅安装、稳定性差、寿命短、使用不方便等痼疾,很好的实现了与建筑一体化,与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和谐地融为一体,代表着未来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发展趋势。
3) 桑乐太阳能
被誉为最懂中国农村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桑乐太阳能2008年开始涉足平板太阳能领域,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发,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魔力平板”分体式太阳能,并顺利通过了由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们的评审,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了解,该产品延续了桑乐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特性,集热器采用水系统全密封设计,具有热效率高、承压能力强、使用可靠性高的特点,金属陶瓷紫金涂层和光面钢化玻璃盖板的技术开发,使其吸热体面积大,性能大幅提高,热性能稳定,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水箱采用“太空舱”搪瓷内胆,按照澳大利亚承压标准2Mpa设计,远远高于欧洲的热水器承压标准,通过25万次承压疲劳试验,安全可靠,超厚保温层,高效节能。
张永赞:山东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技术升级
comment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