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年代的中小企业生存之道


  于是,市场上的所有产品都进入到价格上涨的快轨道,而决定价格上涨的动力,早已经不是功能性的供需关系,而是投资性的供需关系:投资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高。

  对于企业而言,似乎不能像消费者那样用简单的投资来抵御风险(除非是所处投资行业本身)。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面对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涨、CPI上涨的现实,企业采取单纯的产品涨价方式并不能化解通胀压力本身,竞争对手环伺四周,你稍微的涨价举动就有可能给对手以可乘之机,除了涨价以外,到底有什么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抵御通胀压力?

  方法一:用流通速度拼成本提升。如果提升资金周转率和产品周转率,降低包括库存在内的占用现金流较大的存量,那么最大的好处是,在维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流通与终端销售速度,这里的方法包括促销、小包装、新产品上市、老客户优惠等等方法,总之必须要将产品销售的流通速度提上来,才可能较好的抑制成本的上涨速度。

  方法二:用人力效率拼通胀之痛。在人、财、物这三个企业经营的要素中,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人才可能会产生剩余价值,而财和物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如果是这样,对付企业成本高企的方法之一就是,如何提升人力资源效率与效能,增加人的单位产出,实现“一个顶俩、一个顶三”的结果。第一领导力发现,这里的方法包括针对性的技能与管理培训、能驱动团队的利益分配机制、将非熟练员工打造为熟练员工等等。核心还是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单位产出,继而才能真正的对抗通胀之痛。

  方法三:用减少浪费拼资源流失。减少浪费曾经是丰田生产方式之魂,这里的“减少浪费”不仅包括看得见的浪费(诸如原材料、产品合格率等),还包括看不见的浪费(工序、流程等),在减少浪费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只会处理前者,而忽略后者,其实真相是,当你在“看不见”的浪费上多做一些,最后的收获一定是你的,

  方法四:用心态打造拼外部环境。面对内忧外患,企业家最苦恼的除了业绩增长,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处理内外部事务。第一领导力发现,外部的诱惑很多,外部的机会也很多,但大多数情况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凝聚团队,这要比纯粹用技能搞定员工来的更有人情味一些。

  方法五:用团队打造拼激烈竞争。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最恰当的表达了中小企业在危机到来时的真实处境。我们没有大企业的规模,也没有外资企业的完善机制,我们有的更多的是人、是团队。而提到打造团队,人们往往会大谈“执行力”。其实,这些年来,人们最执行力的最大误读是:认为老板只要向员工要结果就可以。可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我们要结果,我们更要完成结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团队领导打造团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