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行业业绩普遍大幅增长后,包括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在内的家电业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继续猛增,家电行业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对于众多中国家电企业,在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仍将面临不少的压力与挑战。
国内家电巨头一季报相当亮丽
国内几大白色家电巨头近期相继出炉的一季报都相当亮丽。美的电器(000527,股吧)的一季报显示,由于公司经营规模持续增长,一季度实现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97.55%;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7.53%,收入的高增长性远超出市场预期。美的旗下另一家主营洗衣机产品的上市公司小天鹅A的一季报也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8.31亿元,同比增长49.01%;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8.54%。格力电器(000651,股吧)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172.74亿元,同比增长68.91%;净利润9.34亿元,同比增长46.27%。青岛海尔(600690,股吧)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78亿元,同比增长23.09%;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47.17%。
推荐阅读
·糖是2010年棉花的翻版
·2011年商品高点及走势
商品趋势及持仓观点
沪铝可择机逢低建仓
商品反弹无力 连焦再创新低
上游供应紧张 PTA重返万点
市场信心受挫 连塑料或震荡整理
期价走势疲软 纽约原糖震荡下调
市场信心不足 连PVC将以震荡为主
对于市场此前担心的房地产调控将对家电销售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心,美的制冷集团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表示,目前进行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是一线大城市,这些市场早已不是家电企业的利润增长区域,因此“房控”对家电行业影响相当有限。相反,借助国家家电下乡政策重点突破三、四级市场才是美的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量3626万台,销售额85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
家电行业当前面临的压力
●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家电企业对原材料的依存度很大,而目前中国家电业主要依靠低价低利来驱动,这样的模式抗风险能力比较差。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都进入上升通道,铜、铝、冷热轧板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外,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成了家电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迫于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压力,多数企业都不敢贸然涨价,只能通过以利润换市场的方式进行支撑,这也折射出我国家电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专家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企业设立成本控制专业部门,以便把握国家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并做出短期预测、制定中远期的成本控制策略。
●价格竞争压力
近年来,虽然家电生产成本上升,但家电产品的价格却非但没有呈现出同等幅度的上涨,甚至许多家电产品的价格一路走低。这一方面有电子产品本身技术更新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长久以来恶性价格战所带来的弊端。为了抢占市场和扩大营业收入,家电企业通常采用低价的战略,恶性竞价导致市场混乱和企业利润下降。
商品价格一直是公认的一把双刃剑,在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同时缩减了企业的合理利润。面对价格战、尤其是产品同质的价格竞争,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好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
●自主创新压力
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是今年国内家电企业一季度业绩快速增长的又一动力。以海尔冰箱为例,今年一二月份出口创汇同比增幅达41%,创下了历史新高,平均单价也创下中国冰箱出口之最。
但包括格力、海尔、长虹等中国家电巨头在内,中国家电制造商自有品牌方式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其OEM方式出口的比例,中国家电产业主要是海外家电巨头CRT低端电视以及冰箱、空调等白家电产品OEM方式委托生产的合作伙伴,“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仅为2.9%,中国家电业目前依然处在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状况。
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建议,国家应当加大对自有品牌高端家电出口的扶持,尤其要对那些拥有专利技术、超高性能指数的产品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支持,以促进“中国创造”真正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我国家电行业当前面临的压力
comment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