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驱动,特别是对这个产业充满激情的人才。在新兴产业起步阶段,往往很多传统大型企业,已经在做或者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最终成长为这个产业领军企业的,都是一些创业企业,被一些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造就。物联网,也不例外,新兴的物联网创业企业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核心细胞,将有新的一批企业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那么,驱动产业发展的人才将成为关键。物联网人才梯队建设也具有了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1年全国很多高校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正式开设物联网专业,也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年后,物联网产业将会有这批新鲜血液加入,成为物联网产业人才之源。目前,由于物联网覆盖面比较广,物联网人才,均是出自一些相关学科,如通信专业、自动化专业、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这些人才的知识面单一,也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从一些刚刚创业的企业来看,团队建设往往是几个专业的人才抱团,组建成创业团队。那么,我们的人才建设如何打造成物联网产业梯队人才结构,使物联网产业早日发展壮大呢?
以前,我们在研讨交流时,常常用“产学研相结合”,但是对于物联网产业,我们提出这个观点,就有点没有底气,底子都比较薄。我们看看互联网的发展,从计算机到互联网,我们也经历了无知到发展的过程。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也同样,国外和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已经不是社会形态与社会形态之间隔阂的阻碍,也没有工业机器大生产和农业手工作坊之间那么大的差距,加之有互联网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即使基础薄点,也未来将不会比国外差。而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人才源源不断驱动的基础上。
物联网人才,应该分为几种群体:一直致力于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相关领域管理的管理者,推动应用和维护的广大人员,相关专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创业者,还有对物联网产业的爱好者。按照分布,主要是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其它领域。
那么,如何有力推动物联网人才梯队建设呢?
物联网相关科研院所,是目前物联网核心人才所在。承担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作用。我国的科研院所对物联网的研究,均是从传感网开始,中科院就是最主要代表。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之后无锡市相继成立多个以物联感知为主题的研究和工程中心,引进了包括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家大型科研单位,并规划了八大示范工程,之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都相继展开面向物联网的产业布局和科研支撑计划,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目前,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是物联网的主导力量,将始终处于中国物联网技术前沿,引导物联网知识不断普及。这就需要科研院所自我不断完善,实现物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科研院所有针对性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结合物联网,笔者认为,物联网人才梯队建设最重要的还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应用知识普及。高校人才培养有高校师资做后盾,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育经验的院校支撑,较为困难的是推动物联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企业去培育,而物联网企业往往都比较弱,显得较为困难。加之社会上对物联网了解还是非常有限,从政府机关到社会企业、个人等,对物联网真正了解的还是比较欠缺。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的培训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就此,工信部、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相关学习交流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在全国建立起物联网培训网络,统筹政府和企业、院校等开展培训活动,打造“中国物联网智慧行动”,但是,了解物联网,致力于推动物联网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怎样使这部分人才加入物联网产业队伍中,直接决定着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步伐。这些人才也许是管理者,也许是技术人员,必须使他们认识物联网产业,才能充分激活物联网知识的普及,推动应用。
企业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企业的人才需要一步步不断学习,靠企业的力量,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企业的核心人才。如果是科研院校人才是引导着,社会人才是激活者,那企业人才就是实干者,承载着物联网产业保障和供给的作用。企业人才培养,需要企业自身去努力,为企业人才发展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物联网产业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广的产业,但是又是一个需要细节智能化的产业,需要从大的方面去观察,更需要从小的方面去研发。这就需要全社会关注,共同推动,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动应用,最终实现节约型社会、智能型社会、惬意舒适型社会等。
(作者为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物联网人才梯队建设之我见
comment
编辑推荐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