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信用卡差1元钱没有还,也按照全额消费计算利息,且按照复利的方式计算。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8日报道了王某在中国民生银行透支11万5年后要还44万的案例。目前国内除了工商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均采用这种全额罚息的方式。"不管你还剩多少钱没有还,银行罚息所根据的基数是你当期的所欠款项的总数,账单是1万就按照1万元每天5毛钱的利息计算。"农业银行客服人员介绍说。[详细]
信用卡“溢缴款”每次限取2000元还要交手续费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市民刘小姐误将5万元存到一家国有银行的信用卡账户中,想要取回自己的钱时,被银行告知需要按照1%的利率交500元手续费。而且受该行信用卡每日取现2000元的上限,刘小姐要分25天25次,才能取出这笔钱。调查发现,“信用卡溢缴款不生利息,取现转账反收手续费”事实上成为不少银行的惯例。[详细]
银行自己出错,储户承担责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慈溪市的秦小姐在银行取款22400元,当时银行柜员错给她24000元。事后,银行向秦小姐讨要多给的1600元钱,遭到拒绝后,诉诸法院,法院以“不当得利”判处秦小姐3日内返还。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市民杨先生发现银行账户在网上登录不了,找到银行询问原因,被告知他上次到银行取钱时,银行柜员多给了他400元,由于找不到他,银行只好将他的账户冻结了。[详细]
“离柜概不负责”不能只对人不对己
据羊城晚报报道,客户祁女士在广州市天河北中石化大厦内的中国工商银行柜台提款4万元,然后来到同一楼层仅隔数米的招商银行柜台转账时,发现其中有100元的假币。然而,当她找回工行理论时,相关负责人以客户离开柜台为由拒不承认,态度蛮横,无奈的客户前后两度报警。[详细]
霸王条款践踏法律却大行其道
霸王条款践踏法律
本来银行暴利就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诟病。虽然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贷款资产扩张的巨大利差收入,但是,已经占到2-3成的中间业务收费贡献度不断提高,其中,不合理收费对银行暴利贡献不小。如今层出不穷的霸王条款又不断地挑战公众对银行的忍耐底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而银行在网点内摆放的“离柜概不负责"免责告示牌,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属于无效的内部规定。
银行霸道源于垄断地位
存在垄断现象,是国内银行业收费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对于打破银行业垄断,此前有过不少争议。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曾经在一个论坛发言中表示,并不赞同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的说法,中国银行业目前不存在垄断的现象。按他的说法,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尽管不能说竞争非常充分,但是不能说是垄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