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8日成品油提价后,鉴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幅度早已超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条件,国家发改委通知决定较大幅度调整油价,自3月20日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平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这已经是春节后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格,且涨幅超出预期,为2009年6月以来最大,此次调价将令中国成品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有关人士指出,政府上调油价面临两难选择。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令国内成品油调价再次进入敏感期,不少中间商开始囤油赌涨,低价买入油品,期望后期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再以高价卖出。成品油不调价加剧石油冶炼企业亏损,供应必然会受到影响,两相影响之下,或导致“油荒”再现。但上调油价对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也将会带来新的挑战。油价不仅影响消费者基本支出,还将增大物流运输成本,同时通过比价效应,刺激液化气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对物价产生全面渗透性影响。油价上调或成为推动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通胀隐忧再次袭来,负利率时代终结或很快成为笑谈
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3.2%,创下20个月以来的新低,也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这也意味着持续近两年之久的“负利率”状态首次转正,不少媒体为之欢欣鼓舞。但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通胀回落的势头或将结束。
货币宽松趋势渐成,为通胀上升提供助力。央行两次下调存准率,流动性宽松形势已逐步显现,市场利率大幅下降,2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平均为2.73%,较1月份低近1个百分点。并且,银监会已上调几家大行的贷存比限制,进一步为银行放贷松绑,新一轮的信贷释放已成定局。
虽然有数据显示,成品油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仅为0.5%,而在2月8日成品油价格上调了300元/吨的背景下,2月CPI涨幅仅为3.2%似乎也在表明物价压力可控,但是在发飙的并不仅仅是油价。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气候悄然拉起了菜价上涨的警钟,菜市场里的明星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一下变成“向钱葱”,10元钱仅能买两棵大葱的消息成为近日市民关注重点。有分析人士认为,不能小看调味品大葱涨价对通胀的影响,因为去年的大蒜、生姜也是调味品都曾经充当过通胀的“排头兵”,因此大葱一不小心很可能也会带动其他物品涨价。加上油价跑步进入8元时代,多种因素综合发酵,物价回落的预期恐将落空。
成本上升,民众伤不起啊!
国家汽柴油价格又涨价了,这让很多车主不由自主的捏紧了自己的腰包。昨晚,重庆晨报记者在黄花园加油站采访时。“我开始怀念以前200多块加满油的时光了,而现在我每月又要多支出70多元。五一还准备出去自驾游,这次涨价简直打击太大了。”和陈小姐一样,许多私家车主都选用的93号汽油。昨晚,她加油时93号汽油的零售价仍为每升7.59元,而从零点开始,93号汽油的零售价将上调为每升8.07元,相当于一升涨了0.48元。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百公里耗油9升,每月行驶1800公里计算,一个月下来,调价前每月油费为1229.58元,依照涨价后的价格每月油费1300多元,这样算下来,每月多支出70多元。实际上,这次调价后,大多数车主每月的支出将多出几十元左右。
本轮油价上调对我国CPI将是个挑战。2月CPI回落至3.3%,此时上调油价或将重新推高CPI,面临新一轮的通胀压力。油价上调后,直接受影响的就是运输成本增加,同时还将波及制造业、石油化工、纺织业等大片下游行业。而且或将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考虑到近年来石油输出国局势动荡,增大了石油价格面临突然变化的可能性,这一变化将会迅速传递到国内,影响我国居民整体消费需求,并引发物价总水平的波动。同时成本上升会带来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表示,此次油价上调不会对CPI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冲击,因为油价在CPI的占比不高。但是,企业的日子会很难过,原材料的成本会上升,间接传导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叶檀还指出,从现在蔬菜和原材料的价格来看,通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她认为对今年的CPI走势不能过于乐观,因为原油价格在高位,其他的消费品价格也没有回落的趋势,而最近的农产品价格又开始大幅上升,这种情况下,CPI的风险是蛮大的。
“华尔街三剑客”之一的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高油价格时代已来临,未来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长期高通胀的压力。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因此国际油价的上涨将会增加我国的通胀压力。
“末日博士”鲁比尼:如果伊朗爆发局部战争造成海湾地区石油供应端急速下降,国际油价将冲致170美元,甚至是200美元上方,而全球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衰退"风险。
澳新银行中国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中国目前正面临比较严峻的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加之中国将在今年推进能源价格和公用事业品价格的改革,且工资的长期上升压力仍在,因此尚不能简单判断中国已远离通胀压力。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现时中国通胀上行风险主要源于石油价格的波动,年初至今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攀升16.4%,但基于伊朗核计划的紧张局势及市场对苏丹、叙利亚及也门石油供应的忧虑,油价仍有可能进一步上升,潜在的油价上升压力或影响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
那么,如何解决输入型通胀压力?
①建议提高人民币汇率减少输入型通胀的影响,这一办法仍值得商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联储就曾通过大幅度提高利率来控制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胀效应。结果,由于利率增长太快,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失业率快速上升,带来了1973年和1981年的经济萧条。
②政府已经构筑了多重防线,不会任由输入型通胀带动国内物价高涨。据记者了解,目前“防线”包括加息、调整进出口战略、外汇储备战略等。
对外能源依存度高,石油消费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据介绍,我国成品油价格之所以要与国际市场同步上涨,重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保障国内石油稳定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成品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1亿吨左右,2011年已达2.43亿吨,年均增幅7.5%。与此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56%。目前我们国家的这种能源消耗方式太浪费,这让我国对外的石油依赖度不断升高,是存在能源安全问题的。
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合理的油价、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关键。创造同样的GDP,我们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美国的3.4倍、欧盟的5.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占全世界GDP约4%,却消耗了世界约8%的石油、12%的一次性能源。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油价的不断攀高,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关注油价问题。然而,一些人研究之后认为:中国的油价比美国的还高!油价过高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若不痛下决心坚定地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发展方式之路,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制于能源瓶颈了。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石油消费保持长期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及时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一方面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特别是,当前国内春耕生产用油旺季即将来临,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及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对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小语】政府说油价涨的原因是因国际原油的上涨而上涨……单就此事,政府说得没错,做得也没错。但如果将这事跟国内的诸多事联系在一起看,只涨油价,亦或说只涨与央企及国企利益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而无视百姓的利益攸关,这样的“涨”(持续不断地涨),是不是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不是也该随之考虑下百姓的利益,好让油价的上涨不至于成为百姓生活中另外一种形式的“物价上涨”?
是啊,我知这样的事嘴上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问题一大堆!但如果遇困难就躲,把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只是挂嘴边,再易的事你不去做,那它永远都是难事,永远都是老百姓可望不可及的事?总之,政府不能总是以某种“合法”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涨油价,也以“合法”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对人民幸福感的剥夺。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政府能站在百姓的角度好好考虑下,怎样才能将国家利益及百姓利益摆在一起,让这两种利益双赢?
油“8”时代,政府是否做好国家利益及百姓利益双赢的准备?
comment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