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烦恼与成熟心态
喻建国
嗔是佛教所说的基本烦恼之一,基本烦恼之二为贪,基本烦恼之三位为痴。也被称为“三毒”。
怒是个体的一种状态,气愤填膺,怒火中烧,狂怒不息,怒色惊人,睁目怒视,怒叱震野,怒骂不休,怒气冲天,在这种状态中的个体是难以自控的,气势极盛,如倾崖之水,一泄难收。嗔为怒,生气 ;恚乃恨,怨气。嗔恚,又恨又怒,恨烧更怒。嗔恚滋生,烦恼倾盆。
贪乃不知足,一味求多,贪得无厌,贪生怕死,贪图享受,财色俱贪,贪赃枉法,贪夫徇财,贪权不止,贪婪成性。人在贪中,无休无止地索取,最好整个世界都被纳入囊中,而实际上这又是不可能的,在不可能中求可能,这是无尽烦恼的泉涌处。
痴,不慧也;痴,傻为也;痴,无知也;痴,失常也,痴,入迷也。痴心妄想,一味痴求,白日痴梦,执迷狂痴,痴情难掩,《颜氏家训》有曰:“人无才思,自谓淸华,江南号为詅痴符。”为所不能为,此乃违背科学之举,自投篝火,自取烦恼,自取灭亡。
怒缘于不满,由恚而起。不满由憎纳积累,当憎纳的数量达到一定时,量变发生质变,不满就此产生。不满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由量变转为质变,怒即爆发。大量的不满、怨气和恨意燃起熊熊怒火,狂怒不息,怒色惊人,睁大的怒目像两个火球,在青筋的衬托下更显得无比可怕。怒的作为像决堤的洪水从决口处倾盆而下,一泻千里。
多与少是相对而言的量,贪一当道,多就被掩了,只见少少少,由此产生的行动就变成了追多追多追更多,就是最多有了还嫌少,满足再也不会出现,贪婪围绕着身体,左右着行动。诚如《战国策·齐策四》所揭示:“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为贪之身,必与恶相随,左恶右恶前恶后恶皆为贪而行。贪虐(贪婪暴虐);贪娼(贪婪而妒忌);贪狠(贪心又暴戾);贪残(贪婪又残贼);贪花(霸色且掠色);贪谗(贪婪并挥谗);贪陵(贪婪并侵夺);贪悍(贪婪且凶横)。
痴狂相依,无知无智主导着痴,一痴必狂。狂字本义指狗发疯,出自《说文》的“狂,狾犬也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即为“疯癫”,如《诗·齐风·东方未明》里所言:“狂夫瞿瞿”。人一旦陷于痴,必有知也无知,有智也失智,逆科学而为,痴者,已非常人心态,几近精神症性心态。痴人如生活在梦中,白日梦成为生活的主流。
消灭烦恼就需彻底铲除嗔、贪,痴。“三毒”铲除,烦恼也就去矣。操持利他,气去矣,怒无由生;操持悦纳,贪遁迹,满眼足矣;操持升华,痴行秽,科学主持。
人若心态成熟,人生将无限美满。因为我自研究了成熟心态,我就从无烦恼。就在写此文时,我在360上搜索“成熟心态”,却无解,实在是太遗憾了。这也说明我还没有把成熟心态的研究成果普撒向人间,我要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