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2):火把节
2017-7-17
火把节是还在保留着的彝族自己的最重要的节日。我们以前还有“祭山节”,现在已经不听说了。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有着各种各样靠谱不靠谱的说法,很多“传说”一听就是为适应旅游发展而杜撰的鬼话。不过,我去年在巍山巍宝山彝族宗主庙看到的那个说法,还比较可信。说是唐朝时期,在洱海周边有六个彝族部落,叫做“六诏”。其中位于巍山的南诏势力最强,而且得到唐王朝的支持。南诏王皮逻阁雄才大略,试图统一六诏,建立统一政权。某年星回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之前,建造了一座松明楼,邀约其他五诏诏主汇聚祭祖。席间皮逻阁退出房间,点火烧楼。这样,皮逻阁轻易吞并五诏,建立起统一的南诏国。之后,为纪念皮逻阁的丰功伟绩,每年星回节彝族人都要举办火把晚会,火把节就此而来。在这个故事中,皮逻阁的阴谋伎俩,是不合乎儒家的仁义道德的。显然这个故事不是汉文化演绎的结果。彝族人为自己曾经的辉煌而自豪,所以对皮逻阁的这种阴险也就可以认同了。
火把节的节目,除了燃烧火把之外,一般还有斗牛、摔跤、对山歌等等。在我小时候,这些节目都会在火把节当天一一上演。现在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了。比如,斗牛和摔跤已经不是村子里自发组织,而是由专业的商业机构组织,而且都是要卖门票。以前是纯粹的娱乐,现在已经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商业色彩了。我们那天从昆明经石林到泸西,先是看到一路上好几辆军车拉着武警,我一想,肯定在石林有大型摔跤和斗牛比赛。石林是彝族聚居区,历来重视这些彝族节日娱乐活动。我们离开石林开往泸西的路上,看到边二三公里停车各种车辆,原来摔跤和斗牛比赛就在附近举办。我对这些东西现在还兴味盎然,但同行的大舅哥一家兴致并不高。说实在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娱乐情趣。对摔跤和斗牛这种显得有些古朴和野蛮的娱乐,内地的汉族群众是很难理解和欣赏的。
火把节的节目,对于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而且,吃肉主要是吃羊汤锅。我向大舅哥一家推荐的,是石锅野生抚仙湖鱼+野生菌+铜锅洋芋饭,这是内地的汉族同胞可以接受的吃法。弟弟还是觉得这样不过瘾,非得吃羊肉不过。于是到隔壁又端来一大锅羊汤锅。几位客人看见一大锅羊肉进来,没有吃就饱了。
这些年,文化广场是逢年过节群众娱乐的场所,每年火把节的篝火晚会就在文化广场举行。浩浩荡荡的人群,举着燃放的火把,汇集到文化广场,架起一堆堆篝火,围着篝火,是自发的翩翩起舞。我小时候就经常看人们跳的那个舞蹈,上大学自后才知道叫做“阿细跳月”。阿细是彝族的分支,阿细跳月是来自弥勒的阿细人的舞蹈。
在广场上,在篝火边,腼腆的大舅哥稍微克服了一点拘谨,跟着人流舞动起来;那动作,那神态,像极了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