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的加纳


  在西非,加纳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国家。

  和其它西非国家一样,加纳很早就遭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自1471年起,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纷至沓来,但和周边国家不同,加纳境内以库玛西为中心的阿散蒂王国凝聚力反倒在外敌环伺的不利环境下增强,一直以独立之姿支持到19世纪末。

  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自19世纪中叶就开始染指这片被称为“黄金海岸”的富饶之地,和阿散蒂王国苦战数十年之久,才终于在1896年攻陷库玛西,逮捕了国王普列姆佩二世,但阿散蒂人巧妙地藏起象征王权的国宝——金凳子,并以此为号召,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反抗殖民者的起义和斗争,使得殖民者始终不得安宁。因为在阿散蒂人心目中,金凳子象征着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保留金凳子,即意味着绝不承认殖民者的统治。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尽管殖民者威逼劝诱,甚至不惜多次动用武力,却始终没能从阿散蒂人手中夺走他们宝贵的金凳子。

  英国为强化其在加纳的统治,于1902年废黜阿散蒂王国,将国王驱逐出境,这在奉行“间接统治”的英属非洲可谓异数;更异数的是,由于很快发现废黜阿散蒂王,反倒激化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1924年英国不得不自食其言,又恭迎国王回国,并在1938年建立了“国中之国”——阿散蒂土邦。

  通过在一片殖民地里扶植两个对立势力,挑拨其相互争斗,从而达到间接控制目的,同样是英国屡试不爽的殖民绝技。在加纳他们也如法炮制:在独立前夕,英国人将原本和加纳缺乏历史渊源的英属多哥和黄金海岸殖民地合并,又暗示将支持阿散蒂土邦国另立乾坤,但和在南非、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地不同的是,这一招在加纳完全失灵:阿散蒂王支持了加纳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加纳则保留了阿散蒂土邦王形式上的尊荣,这位并无实权的国王,至今仍在理论上“君临天下”。

  尽管如今回头看去,上世纪50年代是英、法两个昔日非洲的主人盛极而衰、日薄西山的阶段,是两大殖民帝国崩溃的前夜,但在当时却不然,英国人在肯尼亚镇压“茅茅运动”的大打出手,和法国人在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一而再、再而三成功扮演“非洲宪兵”,仍令跃跃欲试追求民族独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心有余悸。成功点燃黑非洲反殖民独立明灯的,是两个西非国家,即属于法语区、有幸成为黑非洲战后首个独立国家的几内亚,和属于英语区、在英属非洲殖民地中率先成功实现独立的加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句至今响彻云霄的口号——泛非主义。

  所谓“泛非主义”,即“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确切地说,是“黑非洲是黑非洲人的黑非洲”,主张全世界黑人团结一致,将黑非洲视为共同家园,携手驱逐殖民势力,争取黑人的自由、平等,进而实现整个黑非洲的“独立和统一”,当代黑非洲的许多风云人物尽管政治色彩迥异,却都是泛非主义的信徒,如卢蒙巴、蒙博托、穆加贝、曼德拉,等等。

  泛非主义的口号,最初系西印度群岛的非洲黑奴后裔所提出,而在黑非洲“落地”,则是由黑非洲仅有的两个战前保持独立国家之一、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发起,但真正将这一口号发扬光大,并用于推动本国和黑非洲独立运动的泛非主义旗帜性人物,是几内亚开国总统塞古.杜尔,和加纳开国总统恩格鲁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