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寒假-14 龙陵(2):云龙寺


 温暖的寒假-14

龙陵(2):云龙寺

2019-1-28

早起,去参观云龙寺。

龙陵县城被群山包围着,就像一只口袋,县城东南角的云龙寺就是这口袋的口子;扎上口子,口袋就束住了。日本人占领龙陵之后,选择云龙寺作为指挥部。云龙寺原来叫做“伏龙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据说占领龙陵的日军主力自称“龙之队”,“龙陵”和“伏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的征兆。不过,在那两年之间,他们在龙陵作威作福,耍够了威风。“伏龙寺”本来叫得好好的,我们毕竟最终降服了日本这只恶龙,不知为什么又叫起了“云龙寺”。

我叫了辆滴滴,朝着城西南开去。出城不远,右手边出现一座小山包,山顶上有一座古建筑,这就是云龙寺了。盘山的公路很窄很陡,还是弹石路;路边长满野草和杂木,有的地方路边野草快把路遮住了。看起来到这里的人不多,这里的香火不会很旺。想到我待会儿返回叫车可能不方便,就跟司机商量等着我一起返回,司机爽快答应了。

下车,沿石阶向山顶走去。石阶是很少有人走过的样子,路面有积水留下的黑胎。走的人多的话这些黑胎留不下来。迎面的大殿供着观音,我上前合了个十,从侧面穿过。司机停下来,虔诚地叩首,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殿之后是个院子,正面是大雄宝殿。我到大门口看了看,合了个十。司机走进大殿,叩首,念念有词。我的心思不在拜佛,这可能让司机觉得奇怪,这个外地人,老远跑来,也不上香,也不磕头,所为何来?

大殿的西侧是厨房,一口大锅,上面冒着热气。前面是一堆柴火,码得整整齐齐的,有一人来高。伙房西侧还有道小门,开着。本来想跟寺里管事的打个招呼的,可没有看到一个寺里的人。于是我们擅自穿过小门,走向后山。

门内有片菜地,各种蔬菜很肥硕地长着。有白菜,青菜,萝卜,豌豆。那一棚茴香,长得像竹子一样。菜地的里面,有个水泥平台,走过去一看,知道是个水窖。穿过一片错落的乱石,来到这个山包的最高处。那里有个平台,石脚还码得整整齐齐的。这里原本应该是个亭子,现在一根柱子都没有了。从这里向西北方向看去,整个县城尽在眼底。难怪当初日军占领龙陵之后,会选择这里做指挥所。我看余戈写的战史,说当初日军旗帜插在云龙寺,美军多次轰炸都奈何不了。看起来,我的脚下就是当初日军插旗帜的地方。

于是,跟司机说起我所了解的龙陵战役,有其是与云龙寺有关的一切。司机有些震惊,想不到云龙寺还有这样一段历史,他以为它只是一座普通的佛寺,只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地方。

四处看了看,发发呆,往回转。

司机落在后面,采了一大抱黄色的树花。他说这东西叫做泡饭花,可以给患黄疸的孩子洗身子,熬水饮用,很管用。

我还是感觉遗憾。这样一座寺庙,曾经被日军占领两年,作为指挥所,指挥屠日军杀中国军民;它应该作为那段苦难历史的见证而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场所。在这里建立一个历史教育基地,应该是有重要意义的。可是,从上山到离开,我没有看到一处提醒人们记住历史的文字或其他信息。也许,在这寺里吃斋念佛的僧人,也不了解这座寺庙所承载的苦难和罪恶。我们将历史遗忘得太多太彻底了。

 

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龙陵。

今天,我要赶到芒市与雨燕会合。

因为拉肚子,不敢坐班车,就约了一辆滴滴。芒市距离龙陵很近,滴滴车费只要一百。

滴滴司机叫何挺富,四十来岁的样子。聊了几句我抱怨起来,在发生过如此重大战役的龙陵,居然没有留下多少与战争有关的遗迹,没有以英烈名字命名的街道,没有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建筑,仅有的纪念广场也是那样逼仄,简陋,破旧,不醒目……

何师傅没有说什么,呵呵呵笑着。

接着,何师傅说起他的父亲。他父亲八十多岁了,日本人进来的时候才十几岁。乘着混乱逃出县城,到北边的山上,给国军做伙夫,砍柴,烧火,挑水,做饭。逃出去的侥幸捡条小命,挺了过来;逃不出去的就遭了秧。何师傅的一位伯父,当时十七八岁,被日本人拉去修工事,再没回来。我先前听说,日本人抓民夫修松山阵地,修好之后就就地枪决,为的是保守秘密。

何师傅说,他父亲现在还记得很多战争的场面,经常给子孙讲解。开车的何师傅有时候碰到来寻访历史的外地专家,会将他们带到家里,让他老父亲给讲一讲。何师傅还用手机记录下父亲讲解历史的很多片段,他说这些东西值得保存下来。

一路上,我们还讲了很多,关于龙潞游击队,关于第八军,关于李弥将军,关于朱家壁兄弟,等等。

我跟何师傅互相留了微信。当天晚上,何师傅给我发了几个视频,都与抗战有关。其中一个是他老父亲唱抗战时期流行的歌谣。

与何师傅的交流,让我的遗憾消减了很多。我发现,龙陵之行,我所要寻找的东西最后还是找到了。在发生过如此重大战役的龙陵县城,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历史遗迹,没有以烈士命名的街道和建筑,也没有对被战争破坏的建筑进行重修重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遗忘了那段历史。那样一段历史,那么悲壮和惨烈,那么惊天地而泣鬼神,是不会被遗忘的。它早已渗透进人们的血液,埋葬进人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