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城乡建设,如今大量资源进入到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体制和市场中仍存在着大量资源低效,甚至闲置使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增量的资源要素越来越稀缺,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把目光瞄向存量,把存量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既可以节约使用资源要素,又能使经济由虚胖到敦实。
在体制内,我认为教育行业最应该得到关注,因为如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待过高,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生成绩,比如平时周末让小孩疯狂补课,而寒暑假,特别是暑假,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家长更不会放过弯道超车或者继续领先的机会,纷纷把小孩送往校外培训机构,而且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了,几乎没有没不过课的学生,甚至学段延申到幼儿园,我想风气演变的结果是学生群体间的内卷和教育的产业化,使得各方都过度追逐利益,而失去了教育的本色。
我认为首先在学生负担上就存在极大的误区即坚持低学费,保障教育整体的负担比,但是现在的家庭收入已远远超过以前,比如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总收入应该在10万元及以上吧,去掉开支,一年也能剩5万吧,但一方面坚守教育底线的教育工作者长时期立足三尺讲台,但却多年来处于清贫状态,而校外培训如雨后春笋般竞相设立,运作,且价格越来越高,项目也越来越多,造成的后果是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现在校内的负担是增加的,但是校外培训的负担数倍于校内的教育支出,家长们苦不堪言,但为了在教育竞争中处于领先,甘于花大代价。
虽然家长或主动,或被动送小孩接受教育培训,但作为教育管理者,作为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应该从全局考虑校外培训的诸多影响,在我看来特别是对公办教师的影响。以前进入公办学校的多是高学历,高能力,但是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公立学校的教师收入远低于民办的,低于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根本原因在于公立和民办,校外培训的收费存在极大的差距,但对学生角度来看,其教育支出并没有减少,既然如此,全国庞大的公立教师存量资源就要充分利用好,平时周末的课后服务,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处于真空,而大量师资闲置,所以有必要创新体制机制,把体制内的闲置的优秀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下来,即使收费为校外培训的三分之一,对提高公办教师的福利待遇都是积极的举动,更深远的影响是减少学生家庭的负担,又使得增量师资更多的进入到公办,壮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还有就是市场内外的巨大的价格差要缩小,比如高中学费一年3200,有的学生单科一年补课费就要1万,而在一线城市,初高中学生的补课费可能更高,辛辛苦苦的公办教师一年的收入,还不如校外培训机构两个月的补课收入,再如动物园的门票公立的一般30元,而市场化运作的至少100元,虽然市场化需要前期投资,但是体制内外的价格差太大,使得体制内的人员收入低,而市场内收入增长弹性大,收入增长前景大,所以需要有为政府要协调,而最近看到教育部发文支持暑假托管,我认为就是前期对校外培训治理的一个有益补充,我设想更真实的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姓社,为民,让公立教育的老师安心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