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亮: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曾海亮

(温馨提示:好消息!曾祥裕将在3月19日在赣州古城举办春季杨公古法风水和择日班, 咨询电话以及微信号13766307454)

曾祥裕率弟子走进福建龙岩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探寻人杰地灵之玄机。

当我们登高俯瞰,培田山村山水相依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曾祥裕: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曾祥裕: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周山龙盘虎距,坐落在三面环山的一块狭长且又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带上,冠若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三道绿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龙环抱,抵挡了寒流霜害、夏秋台风的侵袭。

村外五个山头,又似五虎踞护,护佑着培田的一方安宁。

中间依着山形和地貌,有一条溪河呈外弧形,玉带般地蜿蜒穿过,把房屋和田野分开。

一条官道擦村而过,通往长汀、连城,培田就是古时官道上的一个驿站。

培田就坐落于这块如画的风水宝地,不愧为人们称道的画里村庄,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培田村拥有一个风水“生态链”

培田人居环境处于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培田人以老祖宗的风水创意自豪,有人给古老的建筑赋以新鲜的内涵,说培田村有一个风水“生态链”,因为培田村的后山是只卧虎,村子左侧远方的是卧虎产的几只小虎,而村子对面的山梁形同母猪,山梁延伸出来的山脊被比喻成小猪,于是,母猪生小猪,小猪喂小虎,便形成了“生态链”,培田人受益于生态链的环境,得益于老祖宗留下的一笔古建筑财富,今天成为旅游胜地,带来知名度的同时,为后人求得了一定收入。随着培田声誉日盛,旅游收入成了当地农民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财源。

山水环抱是人们择居的先决条件。以培田村为例,前有笔架山,后有卧虎,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玉带环水。这是客家人追求风水格局。

如何利用风水资源,需要智者会做山水剪裁。

培田人因地制宜,在消砂纳水上做到最优化利用秀峰吉水为安居服务。

整个村子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向东(坐山多为坐辛或庚或酉,向为甲卯,以求紫气东来),面朝秀峰和收纳吉水。

风水之法 ,得水为上,古村落把水视为命根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财源。如果说街是村的骨髓,水就是村的血脉。灵动的水赋予了培田古村落水样的灵性。

导游说村子处于玉带水环抱之中。风水有句话:“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人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闾。”而街路则设计为曲而有情,开门不犯冲。

曾祥裕: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在风水中,“得水”是最重要的,“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葬书》上说,选择风水宝地,“得水”为第一,“藏风”算第二,“气”乘着风就会散掉,但遇到水却会藏聚起来。

培田有条河,既“得水”又能“藏风”,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博山篇·论水》中也说,流水来势好,是“福气”,流水弯曲环抱,是“贵气”。蒋平阶《水龙经》中说,如果流水有很多弯曲,怀抱来朝的话,必定是富贵的风水宝地。

漫步在培田曲折古街,只见巷道,互为连通,把错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机连为一体,“虽是人工,宛若天成”。街道边有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这是古时自来水工程。

曾祥裕: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

村中老人回忆,过去圳水清澈见底,村里人就靠屋旁流动的圳水作为生活用水,洗菜淘米。村中还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见于房前屋后。 数百年前的建村者,极为讲究村落的理水。

每一座古建筑都布有暗沟,用来排泄家家户户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

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

有的民居还在厅堂下设有陶制暗水管,放养乌龟在管内爬动,起着排污清沟作用,别出心裁。

客家人说水为财,有“三分厅堂七分门楼”的说法,重视以门楼的方位来收纳过堂水,意即生气和财源滚滚而来。开设天井则有利于采光通风和聚财。

水口为风水重要构件,培田水口紧锁守财库。

村落南边水口处,古梅、香枫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

曾祥裕:福建培田古村拥有一个独特风水“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