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冉

美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于2000年4月在北京和几个合伙人创立了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办易凯前,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全球并购部负责亚洲并购交易的操作。超过15年的投资银行生涯始于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曾在那里担任固定收益部高级经理。在国内多家财经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文章,并多次应邀以演讲嘉宾的身份参加各类商业峰会和论坛。

尊重商务部裁决并不妨碍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尘埃落定。上周,商务部正式发布消息,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作出的裁定结果,当事方理应尊重。特别值得尊重的是,商务部这次在裁定中完全没有提及“民族品牌”和“民族产业”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仅仅是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就事论事地认为 “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我认为,商务部的判定虽然站在不同立场你可以认可也可以不认可在态度上是严肃而…

Read more

创业板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市场的力量


千呼万唤,终于等来了一个确切的时间:今年五月一日,筹备了十余年的创业板就要正式开启了。好在宣布这个消息是在愚人节的前一天。

 

创业板的推出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值得庆贺还是值得忧虑取决于我们的监管者在思路上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不是监管者的力量来推动创业板未来的成长。

 

在大洋彼岸奥巴马政府无奈之下强势介入花旗银行、美邦保险、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资产重组乃至企业运营方案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鲜活和重要。

 

我认为,创业板最终是否成功只需要看一个指标,那就是它在未来是否能够孕育出一批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正面影响并为…

Read more

“婴儿国企”改制更要敢于激励团队


最近,我们接连碰到几个融资案例,都涉及到文化产业非上市国有公司中的团队持股问题。

 

这些案子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        公司是新近成立的,从事新业务,相对于其母公司而言只是个幼小的“婴儿”,属于百分之百的“增量”资产。

 

2.        公司业务增长迅猛,核心团队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直接的、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3.   &nbs…

Read more

要约收购中股东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价格


最近,随着一家在中国运营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考虑被并购的消息被媒体热炒,“要约收购”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地被见诸中国媒体。

 

简单地说,要约收购指的是收购方直接通过公开渠道知会目标公司的股东并给他们“用脚投票”的权利和机会,进而通过在公开市场收购他们手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票达到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如果说很多私下里进行的并购谈判都是从扭扭捏捏地询问“您愿意考虑卖吗?”开始,然后一点一点过渡到“我有点想买您”,那么要约收购直截了当上来说的就是“我想买你,你愿意卖吗?”

 

从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关系上说,要约收购又分为友好收购和敌意收购两种。全球最…

Read more

关于高盛的七个小故事


我平时阅读算比较快的,可有一本书我却从今年春节期间去三亚度假开始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月。不仅看得认真,甚至还边看边做笔记,这是我多年来的第一次。

 

最近是我们公司今年以来最忙的一段时间,有好几个项目都在冲刺阶段。可我昨天还是决定拿出一个晚上召集公司全体同事围绕这本书做一次内部培训。在我看来,这是我本人给年轻同事们做过的最重要的一次培训。

 

这本书的名字叫《PartnershipThe Making of Goldman Sachs》(《合伙制:高盛是怎样炼成的》,作者Charles D. Ellis)。

 

下面凭记忆和大家分享几个其中提到的小故事。

&nb…

Read more

悍马是一匹骏马还是蠢马


在美国通用汽车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48小时之内,蜗居在中国内陆、平时在媒体上不显山不露水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宣布将围绕“悍马”品牌的使用与全球运营与通用汽车进行磋商讨论。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并获得批准,这将是中国企业首次以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汽车市场。

 

就在同一天,中国投资圈的“国家队”中投公司宣布增持摩根斯坦利12亿美元的普通股。

 

这是一个信号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他们正在顶着空气中微量的H1N1元素成群结队地集体出行,就像白领小资结伴去意大利和法国购物一样,见着便宜的东西两眼放光。

 

对于中国企业利用全球经济低迷的机会去海外淘金,我的基本判断一向是:…

Read more

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赶不上一只小企鹅


刚从上海电影节回来。这次去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以嘉宾主持的身份参与《孵化软实力:金融创新与电影成长》这个专题论坛的讨论,一是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协助保利博纳完成B轮融资的发布。这两件事一个侧重论道,以说为主;一个侧重结果,以做为主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电影与资本”。

 

围绕这个话题我有几个基本观点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l        金融风暴后,美国和欧洲传统的电影融资渠道正在萎缩,导致好莱坞以及他们的欧洲同行必须“向外看”。这是我们的机会。

 

Read more

我看好的四大并购主题


  今年年初,我曾经写了一篇《中国将出现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出:“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并购和产业整合的新时代,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中并很有可能会在两三年内爆发。”

  

  最近一个月,我们在媒体上接连看到了一系列的并购标题:平安收购深发展、腾中收购悍马、盛大收购华友(我们很高兴有机会作为盛大的财务顾问参与了这个交易)、博瑞传播并购梦工厂、东方航空并购上海航空、富斯特并购红狮、秦川机械并购美国UAI、易网通并购游易......今天又传出吉利洽购沃尔沃。

  

  对易凯来说,这一波并购浪潮将是我们发展历程中一个非…

Read more

上市公司为什么还要分拆上市


在香港,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分拆旗下一部分业务再次独立上市或者一家控股公司实际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屡见不鲜。譬如华润,我已经记不清它下面到底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反正两只手肯定数不过来。

 

最近,这股风也吹到了纳斯达克确切地说是吹到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继搜狐宣布分拆畅游独立上市之后,至少还有四家中国公司也在酝酿把自己旗下的一部分业务分拆上市。

 

相比之下,美国有那么多大公司,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微软把互联网业务分拆上市、亚马逊把数字阅读业务分拆上市、沃尔玛把物流和仓储业务分拆上市、迪斯尼把主题公园业务分拆上市,甚至连最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通用电气也没有试图把旗…

Read more

谁将成为中国无线阅读市场的亚马逊


几天前,我在接受一家杂志的采访时谈到了无线阅读市场。当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人类在无线阅读的时代将会读更多的书,而不是更少的书;科技会让我们与有价值的文字(包括图书、也包括报纸和杂志)更加如影相随,而不是渐行渐远。

 

当然,未来的“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概念将会被重新定义人们在阅读它们的时候将不再需要杀死树木,它们的存在将走向无纸化。过去我们打开一张报纸的时候两只胳膊需要做出一个很夸张的从中间向两边展开的动作(不小心还有可能伤及旁边那位无辜或者把咖啡杯碰倒洒自己一身),未来我们只需要拇指轻轻一点动作轻微到无法察觉。

 

如果用一种玩笑的语境来阐释一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