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管涛

中银证券 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

我不同意余永定的“资本外逃”论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长期为负且规模较大问题再次引起了市场热议。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国家外汇储备的减少不能简单理解为“藏汇于民”。然而,争议净误差与遗漏是不是资本外逃,其实际政策涵义不大,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降低净误差与遗漏占比,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更好为宏观决策和市场分析服务。

  净误差与遗漏长期为负与资本外逃现象确有相关性

  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有“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根据国际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计账原则编制,为使平衡表在…

Read more

金融发展滞后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继4月底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集体学习之后,7月中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下步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牢牢抓住金融发展的“牛鼻子”,这是维护金融安全的最大保障。

  金融发展滞后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与GDP之比大幅飙升,受到广泛诟病。然而,M2是存款,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以资产或者金融资产与GDP之比来衡量,中国并不高:从资产/GDP看,截止2013年底,美国、日本、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为15.9、18.9、21.4和…

Read more

我国资本外流压力明显缓解 汇率维稳获超预期成功


 

  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今年我国资本外流压力明显缓解

  人民币双边汇率稳中趋升。去年下半年,在国际上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下跌,累计跌幅达5%以上。尽管因为公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提高了汇率政策透明度,人民币汇率下跌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对其他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冲击,但依然在外汇市场上造成了一定恐慌。然而,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没有破7,反而出现了反弹,上半年累计升值将近2%,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重新倒挂,且CNH相对CNY总体偏强。同期,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下跌了1.4%至2.1%。

  跨境资本流动状况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463亿美元,上年…

Read more

十年太短,仍难判断是否走出金融危机


  对于金融危机,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走出危机了吗?

  1998年—2000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好判断。2000年以后,亚洲危机就告一段落。当时大家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亚洲金融危机有很多的批评,因为他们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方法,如紧缩财政、紧缩货币,也关闭了很多金融机构。事后来看,长痛不如短痛,这些国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人家用两三年时间通过结构性调整,从立法上、制度上制订了一系列控制对外借债和财政赤字的措施,防止重蹈覆辙。当时调整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事后他们走出来比较顺利,而且后面的发展是可持续的。2013年,尽管美联储释放QE退出信号后,一些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了汇率贬值…

Read more

中国超发的货币 真的能买下整个美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供应较快上涨,广义货币供应(M2)于2013年初起超百万亿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到2016年底达到了209.1%,较2008年大幅上升了60.4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货币超发,推升了社会财务杠杆,加剧了国内资产泡沫化。特别是2014年以来,随着资本流出压力加大,国家外汇储备下跌,外汇储备与M2之比到2016年底降至13.4%,较2008年底下降了14.6个百分点,这又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性的担忧。然而,从国家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对这些问题可能需要辩证地看待。

  一、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看问题视角将会更加全面

  &l…

Read more

以外汇储备/M2衡量外储充足性靠谱吗


   2014年以来,随着资本流出压力加大,国家外汇储备下跌,外汇储备与广义货币供应(M2)之比不断下降(见图1),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性的担忧。然而,以外汇储备/M2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够用,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证来看,可能都值得商榷。

  一、外汇储备/M2恐难通过外汇储备充足性的实证检验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但并未动用外汇储备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所以,期间从来没有人讨论过中国1400亿外汇储备够不够用的问题。这一次,应对资本持续净流出,消耗储备、稳定汇率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自2014年6月底外汇储备见顶回落以来,到2017年3月底,中国外…

Read more

别把加息作为稳汇率的手段


   2016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将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美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在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提速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货币政策践行“稳增长”优先的原则

  开放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又称为“三元悖论”,讲的是宏观经济政策搭配问题。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兼顾,只能三者取其二。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当货币政…

Read more

增加汇率政策的可信度是关键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同时,明确指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个人认为,增加汇率政策的可信度,可能是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关键。

  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学术界曾就何为最优的汇率选择掀起了“角点解”与“中间解”之争。“角点解”认为,汇率要么完全固定,要么完全浮动,存在投机攻击的情况下,有管理浮动因为缺乏市场可信度,而…

Read more

我们该如何应对下一次危机?


  今天我讲的题目不是讲人民币,我是讲危机的应对。大家都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成为一个潮流,但是随着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我们也看到危机越来越频繁。

  我们知道在1998年的时候有一次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全球金融海啸。这两次危机,应该说相关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应对手段。就是因为两次危机的应对手段不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觉得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主题探讨结构性改革还是有很大的启发。

  应对1998:紧缩+开放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应对经验,当然那一次危机大家应该都知道因为是新兴市场发生的危机,而且…

Read more

811汇改周年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迄今,“8.11”汇改已历时近一年时间,初步实现了提高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的改革目标,抵御了资本流动逆转的冲击,成绩来之不易。但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8·11”汇改取得的主要成效

  中间价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2015 年 8 月 11 日,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日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2015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2016年2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