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展商开始筹划上市风潮?
专题策划:邹峻 陈白帆
文/图:记者 陈白帆导语: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金链断裂是最大的威胁。而随着央行的121号文件等提高信贷门槛政策的出台,开发商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信贷能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开发商必须要去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从合生集团在香港上市,到2002年恒大集团借壳“琼能源A”上市,再到城启集团以三亿元的代价收购东华实业55%的股权,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我们可以发现,上市,或者说是借壳上市,已经渐渐成为了广州发展商寻找新的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据了解,连势力雄厚的富力集团也在筹划上市。也许,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又有更多的广州发展商活跃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
发展商热衷上市的背后
其实,房地产企业纷纷上市并不是广州发展商自有的特点,北京、上海发展商同样也开始了试水资本市场的尝试。比如,北京万通通过资产置换,入主了先锋股份;泰跃地产入主了湖北金环;恒大集团入主了“琼能源A”等。而上海复地、首创集团和SOHO中国也将通过在香港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再加上万科企业、世茂股份、合生创展等较早前上市的公司,可以看出,大型房地产公司中,上市的企业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对于广州其他发展商也可能渐渐走上“借壳”上市的道路,城启集团有关负责人梁志鹏先生表示,去年底一直到目前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给房地产行业的不仅仅是负面的影响,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这次的宏观调控不同于10年前。那时是1993年,国家全面紧缩银根,房地产泡沫顿时消失,房地产行业哀鸿遍野。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在提高银行信贷的门槛后,客观上也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从而使其融资方式走向多元化,有利于增强开发商的“体质”和“健康成长”。
发展商大胆弄潮资本市场
对于上市,城启集团认为是使得自身更加强大的考验。城启集团有关负责人梁志鹏先生告诉记者,城启早已意识到必须具备更强的实力,才能应对随之而来的同行业竞争和市场考验。而通过上市,不仅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获得大量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更可以使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壮大自身的实力。而“借壳上市’应该是个比较“简便”的道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可以比较顺利打通通向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使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多样化。
而据合生创展的负责人介绍,合生集团当时上市也是因为到达了一个台阶。进入98年,当时合生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因为当时合生在广州已成功开发了多个项目,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好的口碑。如果想在发展规模上有一个质的飞越,则必须具备更高标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于是上市就成了合生的必然选择。目前合生创展上市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了,他们对此也深有体会。其负责人表示合生抓住了外部市场的良好机遇,并主要从规范企业内部操作着手,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保证了合生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合生今后的高速发展奠定良好的管理和制度基础。同时,他们认为,每个发展商都要根据自己企业不同的特点,去考虑上市运作的问题。如果有更多的地产商上市,整个广州楼市的发展势必更加诚信和规范,最终受益的将是市场的消费者。
上市意味着新的考验
正如合生集团有关负责人所想,每个发展商都要根据的特点去考虑上市运作的问题。城启集团梁志鹏先生也认为,地产企业上市不但能在拓宽了经营模式与思路,规范了企业自身的管理,同时,也会促使房地产企业更好练好内功,做好产品,把握市场脉搏,审时度势,紧紧把握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会议地产、酒店地产等房地产开发的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参与城市运营,成为新一轮的赢家。
有地产专家表示,房地产行业有自身的特点: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项目的循环周期相对比较长,前期的征地、规划、设计等方面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回报反而会在后期才开始实现。因此,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就成为开发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越发严厉,融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开发商的实力的体现已经不仅仅表现在其产品上,还必须体现在其资本运营的能力上。所以进入股票市场融资可以说开始成为地产商继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然而,尽管上市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并且能分担一定的风险,但是,专家也提醒开发商,上市毕竟只是一种方式,做好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才是最根本的。其实,大陆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与香港或者其他国际化大公司的实力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对于房地产行业这类受市场影响颇大,循环周期又很长的行业来说,如果维持不了盈利水平,也不免会被市场所淘汰。
广州发展商开始筹划上市风潮?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