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必须颠覆官本位


 

 

反腐败必须颠覆“官本位”

 

   胡星斗

 

 

中国古代是个官本位的国家。官本位的最大特点是集权主义、全能主义政治,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集于官员一身,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政治权力不受约束,没有边界,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无规则、无程序政治泛滥,不择手段成为官员的真实信条;社会生态是官主民仆,“官老爷”、“父母官”、“为民做主”、“主子”、“奴才”、“草民”思想严重。

与中国的官本位情况相反,古希腊、古罗马是反官本位的。古希腊行政官职有时由奴隶担任,行政权力很小,被民主的公民大会、议事会所僭越。古罗马官职仅仅是荣誉,政府强迫有钱人当官,他们以私人资产维持官位的开支,以至于有的富翁因此而破产。西罗马后期由于官职成为负担,官员大量逃亡。正因为西方没有官本位传统,近代以来又兴起“官员是公仆”、“官员为纳税人所养活”的思想,所以,官员们往往谨小慎微,克勤克俭,相对廉洁。

官本位必然导致严重的腐败,古代中国因此成了贪腐之国。专制制度、权力的黑箱操作,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贪腐症。中国一部二十五史,实是贪污腐化史。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成为制度性的、有组织的、系统化的行为,往往不必偷偷摸摸地进行,而是彬彬有礼地、公开半公开地进行,如战利品、抄家物品归己,克扣军饷,接受下属的“礼敬”等。

汉时的权臣梁冀一句话就吞并了扶风的一个亿万富翁,一个命令就把几千个农家子弟抓来作奴婢、就把洛阳周围几十里的农田强行圈起作“兔苑”、将上千里的地方封起作为梁家猎苑;一个商人不知禁令,误杀了苑中一只兔子,他竟先后杀死十多人。梁冀的家产值30万万缗,抵全国租税的一半。

明时严嵩的贪污款相当于好几年的国防预算!

清朝的和珅是中国历史上除皇帝之外的最大的贪官,他将乾隆晚年的四方贡物的十之八九都扣下,据为己有,还买通太监从宫中偷窃珍宝;被抄家时,连嘉庆皇帝也惊得目瞪口呆,说:“珅的大珍珠比皇冠上的还大,大宝石连宫中也没有……”。据估计,珅的家产折合白银为8万万两,抵当时全国10多年的税银收入。不过,比起皇帝来,珅之财又是小巫见大巫。乾隆在位时也想方设法进行搜刮,每年他的寿辰时文武百官都要进献,一次所收金佛就多达一万尊,其80寿礼之黄金编钟就重达一万三千多两。

明清之时,一个总督、巡抚的年俸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雍正虽高薪养廉,创立“养廉银”,但随物价上升,以及财政困难,养廉银经常停支,也发挥不了养廉的作用。于是,官员们贪污公开化,甚至为政府所许可,如买官鬻爵公行,乾隆时捐4600两纹银,光绪时捐2600两纹银就能做知县了。

在传统社会,反腐败也经常采取铁血手段,杀鸡给猴看。朱元璋整饬贪腐最烈,规定凡贪赃白银60两以上者,一律枭首示众,剥皮填草,风干尸体,悬挂于衙门座位旁。他惩治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数万人被连累致死。驸马欧阳伦也因倒卖茶叶而被诛。

清朝共有162名二品以上的高官被处死,其中55人是因贪腐而被杀头的。即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名二品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处死。

可见,在官本位的社会,腐败是晚期癌症,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反腐败必须颠覆官本位。

颠覆官本位最重要的是民主选举,让各级官员受到人民的监督和控制;其次,是发挥现代法治主要是治“官”的作用,约束公权力;其三,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让新闻媒体自由地反映民意民声,揭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