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由王俊秀忽悠下,在“数字化启蒙”的大旗下,我们8个人一起发起了“数字论坛”。“数字论坛”成员包括王俊秀、姜奇平、胡泳、郭良、刘韧、段永朝、吴伯凡和方兴东。
互联网实验室,创立于1999年8月,创始人包括方兴东、王俊秀、谢文等,面向互联网、通信、IT、广电、传统行业互联网应用等多领域,全面提供资讯、研究和咨询综合服务。
这些早期的创业始人现在基本上都是业界的大腕。
王俊秀,一直同方兴东创业,从互联网实验室到博客中国,再到博客网总裁,以至于到目前担任博客网总编。与其说他是一个管理者,不如说他是一位媒体专家, 1998年任《信息产业报》总编,1999年8月起任《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
合著有《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知本家风暴》等著作。"数字论坛"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始人,"博客"(Blogger)中文概念创造者。
姜奇平,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农民日报》十佳新闻工作者之一,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负责人,任《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数字论坛"成员。目前出镜也比较频繁,焦点人物。
胡泳,政治学博士,新闻学硕士,文学学士。知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价值中国网(www.chinavalue.net)总编辑,《财富》中文版等媒体的专栏作家。著作有《网络为王》、《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电信赢家》等9种;文集有《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另类空间》等6种;译作有《数字化生存》等3种。2005年1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0年阅读影响力人物”之一。
刘韧,天极网副总裁、《知识经济》总编辑、DoNews发起人、贝塔斯曼签约作家。曾服务于《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等媒体。1993年进入IT界,长期致力信息产业的深度报道。著作有:《中国.com》、《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知识英雄2.0》、《知识英雄2.0》繁体台湾版等。正在完成《中国信息产业史》。把Donews卖给陈一舟后,现在是千豫集团半个当家人了,正奔着纳斯达克而去。
这其中就数郭良退出江湖的日子选得早了一些,近几年来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潜心修起内功来,据说过得不太顺心。郭良是第一代网民,90年代是一度风光,早在1995年秋就自费建起了一个学术交流网PhilNet,他想组建网络公司的时候,新浪和搜狐还都未见踪影。那几年,谙熟于电脑的他开始教周围的朋友使用电脑,没想到竟无意中为中国知识界的不少文人精英做了电脑普及工作,而且体会良多。郭良因此从1996年开始给《南方周末》写专栏,“跟我玩Internet”、“跟我玩PC”。他的“文人学电脑”中笑料叠出的故事,居然读者反响强烈。1997年底,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出版,这套书被称作中国第一套研究互联网文化的丛书。接着他和方兴东、胡泳、姜奇平等几个志同者创办了“数字论坛”,在网络界一时间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关于互联网使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的调查耗费了他直到现在的日子。相信他的追逐一定能够获得对等的价值与影响力。
段永朝,山西太谷人。《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常务理事。198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9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数字论坛”创始人之一。1999年出版《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2004年1月出版《比特的碎屑》。目前出镜率不高,可能在潜心内功。
吴伯凡,男,1966年生,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曾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公司)杂志中文版主编,《创业家》杂志主编,《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现为博客中国新知版主编。 看来数字论坛成员中不仅方兴东与王俊秀在继续一起玩,还有吴伯凡,不知有没有新的变化。
方兴东,就不用说了。2005年的热门关键词,将博客与web2.0炒得热翻天,而且将互联网实验室与博客中国都带成功了。虽然很多人都说他不懂管理,将博客网治理得一塌糊涂,不过,方先生的创业激情与勇气、敢做敢玩的斗志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文笔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知识渊博上是没得说的。方兴东,浙江义乌人。9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互联网研究、分析和评论,出版《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IT专著20部,“数字论坛”成员,博客中国(现为bokee)和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共同创始人。置身IT 10年,一直为互联网、自由软件、知识共享及挑战微软等摇旗呐喊,2002年起,全身心推动博客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有媒体冠为“网络旗手”和“博客教父”,现重点研究“博客传播”。冷眼看现实,笑脸看未来,文字尖锐直接,也频遭板砖。优点是保持农民品质,诗人理想,埋头耕耘如一日。通过博客很乐意分享,“越分享越多”。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博客网立场无关。博客网倡导“新生活方式”“你我的网络,你我的生活”,目标成为互联网2.0领导者,“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博客”。博客就是我个人网上的家,欢迎光临。邮件:[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这是从他的博客上引用过来的。方先生的开放精神与态度是值得赞许的。纯互联网的爷们儿。
谢文,刚从和讯战线退下,据闻风云再起,重出江湖。谢文最值得圈点的事应该不是将和讯搞成财经领域的带头大哥(当然没赶得上金融界的上市步伐,不过,和讯在财经方面走的是大门户路线,与金融界有差别),而是2000年时中公网成为唯一赢利的互联网大佬。谢先生,文革中作过3年电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研究2年。83年赴美读研究生,92年开始从事投资咨询工作。96年回国,是中公网的2位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公网董事,常务副总,CEO并兼联众游戏CEO。2000年开始探索宽带增值业务的开发与运营。后任互联网实验室CEO,后来成为和讯CEO,直到时下退出江湖。
1998年由王俊秀忽悠下,在“数字化启蒙”的大旗下,我们8个人一起发起了“数字论坛”。“数字论坛”成员包括王俊秀、姜奇平、胡泳、郭良、刘韧、段永朝、吴伯凡和方兴东。
互联网实验室,创立于1999年8月,创始人包括方兴东、王俊秀、谢文等,面向互联网、通信、IT、广电、传统行业互联网应用等多领域,全面提供资讯、研究和咨询综合服务。
这些早期的创业始人现在基本上都是业界的大腕。
王俊秀,一直同方兴东创业,从互联网实验室到博客中国,再到博客网总裁,以至于到目前担任博客网总编。与其说他是一个管理者,不如说他是一位媒体专家, 1998年任《信息产业报》总编,1999年8月起任《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
合著有《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知本家风暴》等著作。"数字论坛"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始人,"博客"(Blogger)中文概念创造者。
姜奇平,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农民日报》十佳新闻工作者之一,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负责人,任《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数字论坛"成员。目前出镜也比较频繁,焦点人物。
胡泳,政治学博士,新闻学硕士,文学学士。知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价值中国网(www.chinavalue.net)总编辑,《财富》中文版等媒体的专栏作家。著作有《网络为王》、《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电信赢家》等9种;文集有《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另类空间》等6种;译作有《数字化生存》等3种。2005年1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0年阅读影响力人物”之一。
刘韧,天极网副总裁、《知识经济》总编辑、DoNews发起人、贝塔斯曼签约作家。曾服务于《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等媒体。1993年进入IT界,长期致力信息产业的深度报道。著作有:《中国.com》、《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知识英雄2.0》、《知识英雄2.0》繁体台湾版等。正在完成《中国信息产业史》。把Donews卖给陈一舟后,现在是千豫集团半个当家人了,正奔着纳斯达克而去。
这其中就数郭良退出江湖的日子选得早了一些,近几年来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潜心修起内功来,据说过得不太顺心。郭良是第一代网民,90年代是一度风光,早在1995年秋就自费建起了一个学术交流网PhilNet,他想组建网络公司的时候,新浪和搜狐还都未见踪影。那几年,谙熟于电脑的他开始教周围的朋友使用电脑,没想到竟无意中为中国知识界的不少文人精英做了电脑普及工作,而且体会良多。郭良因此从1996年开始给《南方周末》写专栏,“跟我玩Internet”、“跟我玩PC”。他的“文人学电脑”中笑料叠出的故事,居然读者反响强烈。1997年底,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出版,这套书被称作中国第一套研究互联网文化的丛书。接着他和方兴东、胡泳、姜奇平等几个志同者创办了“数字论坛”,在网络界一时间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关于互联网使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的调查耗费了他直到现在的日子。相信他的追逐一定能够获得对等的价值与影响力。
段永朝,山西太谷人。《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常务理事。198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9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数字论坛”创始人之一。1999年出版《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2004年1月出版《比特的碎屑》。目前出镜率不高,可能在潜心内功。
吴伯凡,男,1966年生,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曾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公司)杂志中文版主编,《创业家》杂志主编,《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现为博客中国新知版主编。 看来数字论坛成员中不仅方兴东与王俊秀在继续一起玩,还有吴伯凡,不知有没有新的变化。
方兴东,就不用说了。2005年的热门关键词,将博客与web2.0炒得热翻天,而且将互联网实验室与博客中国都带成功了。虽然很多人都说他不懂管理,将博客网治理得一塌糊涂,不过,方先生的创业激情与勇气、敢做敢玩的斗志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文笔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知识渊博上是没得说的。方兴东,浙江义乌人。9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互联网研究、分析和评论,出版《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IT专著20部,“数字论坛”成员,博客中国(现为bokee)和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共同创始人。置身IT 10年,一直为互联网、自由软件、知识共享及挑战微软等摇旗呐喊,2002年起,全身心推动博客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有媒体冠为“网络旗手”和“博客教父”,现重点研究“博客传播”。冷眼看现实,笑脸看未来,文字尖锐直接,也频遭板砖。优点是保持农民品质,诗人理想,埋头耕耘如一日。通过博客很乐意分享,“越分享越多”。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博客网立场无关。博客网倡导“新生活方式”“你我的网络,你我的生活”,目标成为互联网2.0领导者,“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博客”。博客就是我个人网上的家,欢迎光临。邮件:[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这是从他的博客上引用过来的。方先生的开放精神与态度是值得赞许的。纯互联网的爷们儿。
谢文,刚从和讯战线退下,据闻风云再起,重出江湖。谢文最值得圈点的事应该不是将和讯搞成财经领域的带头大哥(当然没赶得上金融界的上市步伐,不过,和讯在财经方面走的是大门户路线,与金融界有差别),而是2000年时中公网成为唯一赢利的互联网大佬。谢先生,文革中作过3年电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研究2年。83年赴美读研究生,92年开始从事投资咨询工作。96年回国,是中公网的2位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公网董事,常务副总,CEO并兼联众游戏CEO。2000年开始探索宽带增值业务的开发与运营。后任互联网实验室CEO,后来成为和讯CEO,直到时下退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