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绿色汽车精彩演出


        2004年,我国轿车的产销量以超过40%的增长速度而被业界称为“中国的轿车高峰年”。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辆,平均每110个中国人就拥有1辆汽车。据青岛市车辆管理办介绍,高峰期青岛每天有近500辆私家车驶进家庭。各地的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们因生意兴隆而满面春风,消费者因汽车新品不断增加、服务水平逐渐提高而选择余地更大,大家彼此因汽车而默契着、快乐着。汽车经济亮点的推陈出新也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汽车工业的前景和魅力。  

         如今,汽车的增多直接引发的现实与未来的交通拥堵、原油进口及环境压力却不能不让我们深感担忧。我国从 1994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1年进口石油大约8000万吨,2004年12320万吨。联合国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还将持续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绿色、环保已经成为21世纪汽车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真正驰骋在中国道路的汽车一定是环保汽车的天下。  

                        电动汽车:千呼万唤始出来  

        使用燃油的汽车不管怎么环保,对大气造成污染都是无疑的。因此以利用太阳能为主的绿色环保电动汽车就成为世界各国研发的重点。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大致分三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蓄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则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特点是能量转化效率高,是内燃机的2-3倍,废弃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缺点是造价高,目前仅燃料电池的价格就要2.5万元;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的汽车,最常见的是在城里用电池驱动,在城外用内燃机驱动,城市公共交通车应用较多。  

         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在各大汽车制造公司的联合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尽管目前在价格、技术成熟度方面还不能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媲美,但电动汽车广阔的发展潜力将在今后8-20年中逐步取代传统汽车。进入去年底今年初以来,导致我国电动汽车研发热潮再度升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08年奥运会开出的20亿元电动汽车订单,规定奥运会电动车只能在国内生产制造,而国内制造商也想借此实现技术上的飞跃,从而促使电动车在今年步入快车道。  

          在电动汽车领域,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丰田开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先驱者”已经销售了10万辆,其中有7万辆在日本。网上未经核实的消息说,日本已研制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电动汽车,时速超过了300公里,目前正在试验阶段。而在去年1月的北美车展上,通用汽车推出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概念车Autonomy,则显示了电动汽车技术未来发展的主流。在国内有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青岛等地也有电动公交车“瘦弱”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类似大企业里的电瓶车等简易电动汽车也开始走进百姓的视线。百姓对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电动汽车:发展路上喜忧参半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1998年经多方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国家、地方和企业联合投入资金约24亿元的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并在广东汕头组建了首个“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五年多来的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这对今后制定电动汽车技术标准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起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其运行的经济性仍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受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以及造价高的影响,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比较适合的是市内客货两用车、市内公交车和其它区域内用车,我们应重点发展的是混合动力汽车。汽车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我们积累了100多年来对内燃机的知识,但对于电动汽车却并非如此 ——人们必须重新设计车辆的耐久性和检测标准,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电动汽车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实际上,电动汽车的根本意义首先在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这也是影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由于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不平衡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国都应考虑降低对石油单一资源的依赖性,改变目前石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过度消耗。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国汽车保有量差别很大,美国目前已达千人750辆,而目前中国千人仅12辆,到2050年达到千人188辆,届时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亿辆,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将带来石油进口量的增加,而且因石油加工和汽车燃油引起的环境污染将更加严重,因此汽车制造业现在就必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的载体,应根据其资源分布,着重发展相应的电力技术,形成供求总量的平衡。另外,氢气也是一种二次能源载体,通过氢能源供应网络,可以解决电网目前尚未解决的机动车能源供应问题,从而形成氢能源结构。可以说解决了能源的瓶颈问题,电动汽车的发展就相对轻松了。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各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更严格的排放法规,汽车制造商为减少尾气污染而对传统内燃机汽车采取的复杂技术改造也导致了传统汽车的造价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的普及。发展电动汽车不仅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民族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过去的 5年中,国家科技部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纯电动汽车整车开发和示范运行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中,国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三横三纵”的研究开发模式:“三横”是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三纵”是指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纯电动汽车在科技部“九五”研发的基础上,将在今年推出小批量产品,并在特定区域中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混合动力汽车的重点是开发大型客车,提高公共交通和城市间长途客车的燃油经济性,规划2005年完成产品开发,2006年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汽车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目前研发的热点,同样也是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重点。国家计划在今后5年中,重点研发燃料电池客车、轿车动力系统和样车,并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示范运行。  

                          电动汽车:市场前景期待精彩  

        在推广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法规外,社会观念的改变也十分重要。汽车作为一种高价值消费品,除其运输功能以外,在某种程度上还表示了拥有者的社会地位。过去,高功率、大空间的名牌轿车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成为有钱人和年轻人追求的目标。而现在,我们有必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推广,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在日益提高。在欧洲,年轻人以驾驶个性化、环保型微型汽车为荣,奔驰Spart轿车的热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对于电动汽车投入大、价格高、行程短、经济效益差、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政府在运行机制上还缺乏更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在政策上也缺少必要的扶持。市场呼吁应尽快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电动汽车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经济实力小,更需要发挥国家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加大对电动汽车事业的经济支持。电动汽车作为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需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其发展速度,光靠政府的投入也是不够的,需要吸收企业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还要吸收汽车产业部门参与并成为牵头单位,在改进电动汽车技术和完善售后服务方面起到特殊的保证作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电动汽车市场才有活力和动力,电动汽车产业才能根深叶茂。  

        电动汽车作为一项多学科的社会化的新经济产业,更需要各方面人才的配合。为了更好推广电动汽车,也必须加快技术性能完善和成熟的进程,发挥技术的保证作用。在推广电动汽车方面,国家应尽快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如无偿提供停车场地、发给电动汽车正式营运牌证、提供输变电网站、免收养路费、免征电动汽车购置税和进口税等。在研发形式上,可以采取整车开发单位牵头、协调零部件企业配合的管理模式。在零部件开发上,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整车研发方面建立伙伴式联盟关系,在整车大企业间则推动在测试方法和技术标准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车型开发方面,各汽车制造商应各有侧重,完全不必一窝蜂只盯住一种产品。  

        电动汽车是我们全球性的渴望,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渴望,电动汽车的未来必将因科技进步而绚丽多彩。给电动汽车一片天空吧,给电动汽车一些宽容与理解吧。我们有理由相信,驾驶电动环保汽车必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骄傲,因为环保,因为绿色,因为生存,因为发展,我们需要电动汽车就如同我们需要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淡水。
  

       来源:2005年2月华夏汽车网名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