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的强劲走势确实令人兴奋,1900点、2000点、2100点均被一跨而过,除了在2200点之时“扭扭捏捏”一番外,2001年的历史高点也被踩在了脚下。近期的频创新高在市场的狂热氛围中不断出现,也许,许多投资者对新高都已经感到有点麻木了。
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毕竟是时过境迁,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就断言股指会重演2001年的那一幕似乎为时过早,但作为投资者来讲,保持一份警惕还是有必要的。
源自于股改后的价值重估行情,目前已经进入价值挖掘阶段,在大量场外资金纷纷直接或间接涌入的背景下,大盘的如火如荼却也预示着风险的日益加剧。进与退,持仓或空仓,更考验着每一位投资者的勇气和智慧。
上一轮大牛市,历时近两年,期间虽然一波三折,但也是新高不断。在突破了有象征意义的2000点之后,2500点、3000点的口号也被人喊了出来,甚至有市场人士“举起”了5000点的号牌。口号归口号,走势归走势,国有股减持的“大棒”打下来,一切都烟消云散,而长达近五年的大熊市也就此开始。回头看,当时市场的狂热也使许多投资者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市场总是对的!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理由,股改也好、人民币升值也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好,都只不过是“卖点”罢了。而笔者以为,最主要的不是讨论股指能走到什么点位,股价能炒到多高,赚钱才是硬道理,不论牛市熊市都是如此。只有赚钱,投资者才能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活下去,才能活得更长久。
但许多投资者显然被市场忽悠了。前期的“二八现象”,只见大盘股不断上涨,其它股票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出现下跌,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非常严重,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轮健康的牛市。指数型牛市与少数人牛市的最终后果,与当初投资者对牛市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在千七时有一波调整之外,自1541点以来,两地大盘牛劲十足。就像当初的3000点、5000点一样,市场上也有人在展望4000点了,并且,“黄金十年”也被人提了出来,此“大跃进”与2001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尽管管理层口口声声不再干预指数,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少许端倪。证监会负责人前不久就表示,市场的问题市场自己解决。或许我们更应该去分析其话外之音,须知,任何市场都是存在风险的,既然投资股票,风险必须自己承担。而尚福林也着重提到了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毕竟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得不到提高,牛市的基础就不可能牢固。
可笑的是,那些在千七时还是看空的人,在股指创出新高之后竟然纷纷“空翻多”。难道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中国股市的问题都解决了?难道上市公司的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股指近期能有超水平的“发挥”,有两点需要关注:其一,基金的疯狂发行。基金的赚钱效应导致场外热钱的涌入,甚至将储蓄资金也“吸”了过来,而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一天发行419亿元的“极端表演”更是基金疯狂发行的最好写照。由于新成立基金都有建仓期的规定,新基金的大举买入使股指不断走高。其二,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由于股指期货存在套利功能,机构投资者才敢于肆无忌惮地推高指数,以便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进行套利操作。
笔者从来没有对当前的牛市持怀疑态度,只是认为股指的疯狂走势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即使是牛市,也应该有歇歇脚的时候,否则,这样的牛市不会让人太放心。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行情,哪一次最终不是由中小投资者来“埋单”?哪一次最后不是散户损失最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于目前的狂热,还是多一份理性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