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牛市的脚步也“催长”了两市总市值的增长。11月16日,上证所总市值连续两天超过5万亿,沪深两地总市值也创下6.51万亿元的历史新高;11月23日,两市总市值突破7万亿大关;12月20日,是中国证券市场又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沪深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首度突破8万亿元大关,较1个月前增长了1.5万亿元。

    说起来这总市值也是靠“天”吃饭的:行情好的时候,股票价格上升,总市值也水涨船高;熊市时,在没有新股上市的情形下,市值的缩水在所难免。资料显示,2000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A、B股)为48091亿元,2001年暴跌后两市总市值出现缩水,当年为43522亿元,而随着市场越来越“熊”,2003年下降为42458亿元,2005年更是达到了32430亿元的最低点。

    今年股票总市值能突破8万亿的大关,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得益于股改后行情的启动。自去年上证指数探低998点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一轮堪称波澜壮阔的上涨。2005年收盘指数为1161点,目前指数已经翻番。几乎所有的个股都出现上涨,从而提升了市值。其二,新股上市的影响。今年以来,包括中行、工行、大秦铁路、国航等大型蓝筹纷纷登陆A股市场,由于它们总股本大,相对应的市值也就比较大,并且今年下半年的“二八现象”也导致这些大型蓝筹的市值急剧“膨胀”。目前中行、工行、大秦铁路、国航四只股票的总市值已超过2万亿,为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8万亿元大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话说回来,市值突破八万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八万亿市值还是存在一定的“水份”的。目前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改,但根据“锁一爬二”的规定,原非流通股份并没有全部实现流通,但在计算市值时这部分也包括在内。如果当前的所有股份都是全流通的,由于股票供给大大增加,股票价格就不可能被炒到现在的高位,那么相应地两市的总市值也就不可能达到八万亿。另外,尽管新老划断后实施的是全流通的发行模式,但发起人股东一般都自愿将所持股份锁定三年,这部分股份因没有流通,间接地影响了股价,从而最终影响到了总市值。

    另一方面,两市的总市值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并非所有个股的市值也创出了新高。相比于2001年的高位,许多股票市值甚至大幅缩水。在市值大幅缩水的背后,是投资者血汗钱的灰飞烟灭。而且,从今年下半年的行情来讲,大盘权重股涨幅巨大,像万科、招行、工行、中行等,虽然盘子大,但在大资金的介入下,其涨幅也是相当惊人的,如工行上市后,最低价为3.25元,最高则达到了4.82元,从最低价到最高价,使工行的总市值增加了近3500亿元,这些权重股的上涨,对总市值的贡献非常大。但与此同时,不少股票在经过了上半年的一波行情之后,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有的甚至出现下跌,这些股票的市值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也就是说,其投资者根本上就没赚到钱。

    另外,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例约为92%,而美国、英国、日本等股票市场的市值占当地GDP的比例均超过了100%,韩国和印度市场也分别达到88%和70%。根据一些专家的预测,今年我国GDP总量有望超过20万亿元,以此测算,沪深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例已达到了40%。尽管如此,沪深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还是偏低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A股市场也就无法发挥其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http://invest.jrj.com.cn/news/2006-12-25/00000187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