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的压力到底来自哪里呢?
中国通胀属于典型的输入型通胀。大家都知道,通胀本质还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胀源头应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滥发,向中国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中国财富的稀释,使得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日趋沉重。
自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就在不断地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格林斯潘的一系列降息,把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经济体,过去五年全球官方储备增长1.5倍达到5万亿美元。美元的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而美国政府债券的背后也没有国内储蓄的支持。故此,这种只由纸币而不是黄金支持的信用创造,不可避免地经常导致全球范围内以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暴涨为特征的信用泡沫。当这增加的3万亿美元的货币注入到对美贸易顺差国的银行系统时,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一个制造泡沫的过程。
中国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实际上应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可以滥发,由于拥有货币权,所以可以向剩余世界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世界也必须有相应的经济体能够吸收美元贬值的冲击,否则这个游戏就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戛然而止。转轨的中国经济无疑充当了这一角色,由于对要素配置与定价的高度管制,所导致的要素市场的高度扭曲,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高额的投资超预期回报导致全球资本向中国涌入。
现在,我们冀望利用汇率来改善国际收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机制形成之前,很难找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点。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外机构对中国宏观部门开出的“药方”惊人的一致,加快人民币升值,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对此,为政者当慎之。
中国通胀属于典型的输入型通胀。大家都知道,通胀本质还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胀源头应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滥发,向中国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中国财富的稀释,使得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日趋沉重。
自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就在不断地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格林斯潘的一系列降息,把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经济体,过去五年全球官方储备增长1.5倍达到5万亿美元。美元的背后没有黄金的支持,而美国政府债券的背后也没有国内储蓄的支持。故此,这种只由纸币而不是黄金支持的信用创造,不可避免地经常导致全球范围内以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暴涨为特征的信用泡沫。当这增加的3万亿美元的货币注入到对美贸易顺差国的银行系统时,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一个制造泡沫的过程。
中国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实际上应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可以滥发,由于拥有货币权,所以可以向剩余世界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世界也必须有相应的经济体能够吸收美元贬值的冲击,否则这个游戏就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戛然而止。转轨的中国经济无疑充当了这一角色,由于对要素配置与定价的高度管制,所导致的要素市场的高度扭曲,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高额的投资超预期回报导致全球资本向中国涌入。
现在,我们冀望利用汇率来改善国际收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机制形成之前,很难找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点。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外机构对中国宏观部门开出的“药方”惊人的一致,加快人民币升值,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对此,为政者当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