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反对性评论林毅夫、厉以宁、刘吉、吴敬琏等四位经济学家某些讲法的文章


 

  

一、四问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

二、厉以宁是不是在信口开河?

三、厉以宁给北京大学法学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四、明确反对刘吉先生“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等错误观点

五、吴敬琏关于春运票价的发言与“政协委员”、“经济学家”的身份并不相符

 

 

一、四问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

http://bbs.stock.163.com/agu/241444,5.html

http://blog.eastmoney.com/blog_look1.asp?dcuser_name=YONGHUAAN&dcblog_id=17947

http://forum.ccer.edu.cn/forum/article.asp?id=190041

 

林毅夫教授:

您好!

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十一五规划》的文章中说: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针对您的这句话,现请教您四个问题:

1、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矛盾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而您所说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富人太富,那么与穷人穷人太穷对立统一的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呢?

2、中华民族是伟大、勤劳的民族,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我国的穷人太穷?是广大穷人不勤劳、不愿致富吗?

3、作为您这样的经济学家一定精通预测学,我国今天出现您所说的穷人太穷的现象,您事先没预测到吗?还是预测到了不说?

4、贫富差距拉大这一现象的出现,您这样的经济学家曾发挥过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大、还是曾发挥过的建议缩小的作用大?


烦请赐教。
如有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礼!



                                    
刘先明

20051018

 

二、厉以宁是不是在信口开河?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6127
http://bbs.cctv.com/book/9191147/0.html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7416620

 


在昨日(4日)举行的中国制钢原料及钢材国际大会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和预测:

1、中国不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所谓的后奥运衰退

2、中国8%的经济增长率还能保持15年以上。

第一个预测或推论,2009年就能见分晓!经济学家厉以宁估计能活到那个时候,并能亲自验证一下自己2006124的推论的正确与否。

第二个预测或推论,到2021年,才能见分晓。
到那时,就有两种可能,或者说(猜)对了,或者说(猜)错了。

如果到那时他说(猜)对了,不知道他是否还健在?如果他还健在的话,还好说,人们会夸奖厉教授:厉教授,您真厉害!
   
如果到那时他说(猜)对了,他不健在了,他在地之灵也能感受到人们说:厉教授说的话,真灵!

但是,如果到那时,证明他2006124说的说错了,那时的人们还会想起有个经济学家厉以教授2006124曾有过错误的预测和推论吗?他的预测和推论错了,他需要负什么责任吗?即使他有责任,有人能到地狱去找到他算帐吗?

今天又看到以下新闻:厉以宁:8%经济增长率能维持到2025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12/07/content_5447265.htm

在昨(6)日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南方民营企业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初步估计,我国8%以上的经济高增长率可以维持到21世纪第一个25年。
   
仅仅隔两天,厉以宁又把我国8%以上的经济高增长率能保持到2021年延长到2025年了
!
   
是不是信口开河啊?

 

三、厉以宁给北京大学法学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739

http://vip.bokee.com/249327.html

 

1、很多涉嫌犯了法、并想逃避法律制裁的人,面对执法人员传讯或询问时,通常都会说:我没犯法,你凭什么抓我?
   2
、当有一个人发现另一个人涉嫌犯法时,并想公告社会或去举报的时候,涉嫌犯法的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没有犯法”或进行抵赖,通常会说:如果你有证据,你去告我吧。
   3
、一个重视、爱惜自身名誉以及维护自己所属单位信誉、形象的人,如果有其他人对全社会说这个人涉嫌犯法,这个人通常会说:说不负责任的话,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你将对你不负责任的话,付出代价的;或者说,我将依据法律维护我的名誉。

 

附:人大代表点名痛批厉以宁圈钱 双方大打口水仗

2007030901: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厉以宁:有证据,你去告我 洪可柱:让历史来下结论

“代表痛批著名经济学家圈钱”追踪

36,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痛斥国内四大经济学家股市“圈钱”(详见本报昨日A5版),当日,他已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对证监会发审委历届委员进行责任审计。
  37,洪可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提出的观点有证据支撑,“如果有个别人不认账,让历史来下结论。”而被点名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则回应:“有证据,你去告我吧。”

人大代表洪可柱
  我为何点厉以宁的名
  记者(下简称记):我注意到您的建议中只点出了厉以宁的名字,其他三个人隐去名字,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洪可柱(下简称洪):我为什么要点出厉以宁的名,是因为《瞭望东方周刊》已经报道过,已经点明了这么个事。我点出来也是为了更能说明问题。至于其他人为什么不点名,是因为我的目的不在于把他们的东西都曝光于社会,而是为了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使问题得以解决。

学者和大师不是圣人,出现问题也很正常。我也相信学者只要不昧良知,通过争论辨识,有这类毛病或不足的学者会很快进行自我纠正,如果个别人不认账,那就让历史下结论。

 

四、明确反对刘吉先生“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等错误观点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728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1.asp?id=69217&pid=603

http://ruanlong.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56425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09218.shtml

 

 

今年120日,本人和刘吉先生一同参加了在北京理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07中国成长型企业创新与发展战略论坛”,并分别发表了演讲,刘吉先生20日演讲的内容是《创新战略-打造创新型企业,构建创新型中国》,本人21日演讲的内容是《创新基因-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可参考:

http://www.chuangxin-china.com/training/index.html

 

今天,本人从网上阅读了《南方周末》记者对刘吉先生的采访文章:

刘吉:社会差距是好事 中国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

http://news.eastmoney.com/070208,1117,562550.html

看了刘吉先生的观点和说法以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不同意,甚至明确反对:

一、刘吉说:每一个人每一个阶层想到邓小平,都会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邓小平,十亿农民恐怕还在人民公社的桎梏之中,后来农业首先改革,农民自由了,中国农业发展出现了公认的奇迹,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老干部会觉得,没有小平,那么多的冤假错案怎么平反?知识分子会想,没有邓小平,可能还是臭老九,被专政的对象。今天许多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当年都是知青,没有邓小平,可能还在“修地球”,谁能不感到悲伤?

1、刘吉说:没有邓小平,十亿农民恐怕还在人民公社的桎梏之中。

我认为:把“人民公社”说成是“桎梏”,绝对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在建国初期,“人民公社”是发挥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干部的变化,有很多“人民公社”成为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大量“人民公社”也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对“人民公社”的评价,要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给以相应的结论,简单地把“人民公社”说成是“桎梏”,绝对是错误的!

2、刘吉说:知识分子会想,没有邓小平,可能还是臭老九,被专政的对象。

我认为:这是与历史和事实不符合的夸大其词,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在过去的毛泽东时代都成为被专政的对象的。

3、刘吉说:今天许多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当年都是知青,没有邓小平,可能还在“修地球”,谁能不感到悲伤?

我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有着重大历史作用和经济贡献的,那个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较薄弱,城市容纳就业人员的空间很小,就业压力比现在要大的多;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来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政策,同时也锻炼了很多知识青年,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不能一概地把“修地球”说成是悲伤的事。

4、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对邓小平的贡献进行评价、赞颂的时候,要把握好“度”。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在毛泽东时代遭受过打击或迫害,而在邓小平时代得以“解放”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们,把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看成比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还要大的认识,以及肯定邓小平的贡献而否定毛泽东的贡献的观点,都是狭隘的认识,也是绝对错误的认识。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我国的不同时期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同时代的领袖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作用;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贡献,才有了邓小平后来贡献的机会和基础,所以,借鉴刘吉先生的一句话,“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前天,就没有邓小平的昨天。

 

二、刘吉说:究竟有没有“两极分化”?铁的事实,是在大家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基础上,一些人提高得快一点,一些人慢一点,但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是资产阶级越来越富,广大劳动者越来越穷,我们是这种情况吗?完全是混淆是非。

我不知道刘吉能不能再具体地指明哪个或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是“资产阶级越来越富,广大劳动者越来越穷”的两极分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极分化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是存在两极分化的。

为了判断是否存在“两极分化”,我们首先就应该定义和明确什么样的状态是“两极分化”。

刘吉说“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是资产阶级越来越富,广大劳动者越来越穷”,这肯定不适合来评价中国“两极分化”的情况,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现在还没有说什么样的中国人是“资产阶级”;那么,专家和老百姓能够统一形成的“两极分化”的认识,应该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也要界定什么样的人算富人、什么样的人算穷人;富人和穷人是相对的,“越来越富”好讲,是指财富越积越多;“越来越穷”就不好讲了。我认为:并不是穷人的年收入的越来越少的这一种情况才是“越来越穷”,还要根据全社会的物价上涨指数和穷人收入的增长指数来比较,有一些穷人的收入表面上是增加了,但是其消费能力却越来越弱了,这也是“越来越穷”。所以,按照这样的认识来评价中国富人和穷人在积累财富和支配财富问题上的能力和状态的话,当今中国社会是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的。

社会存在“两极分化”是不好的,官员和专家不能正视“两极分化”更是错误的,如果专家无视“两极分化”的情况,而发表可能影响政府官员决策的错误和失真信息,那是犯罪!

 

五、吴敬琏关于春运票价的发言与“政协委员”、“经济学家”的身份并不相符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735

http://vip.bokee.com/247142.html

 

今天从媒体上看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政协委员吴敬琏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4日举行的小组讨论会上关于“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是价格扭曲”的发言和报道: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40355428

http://news.163.com/07/0305/09/38QHACNQ000120GU.html

“吴敬琏在小组会上发言时谈到春运期间铁路客票不上浮的政策,他坦言,作为一个学术观点,多数经济学家大概并不赞成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做法不大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可能造成价格扭曲。”

“吴敬琏认为,铁道部往年在春运的时候票价上浮,今年铁道部决定不上浮,传媒是一片叫好,特别是从农村来的打工者特别高兴,但是结果好像不太好。出现的结果是很多农民工连夜排队买不着票,另外票价高涨,黄牛党横行,结果是付出了排队成本。除了票贩子,还有后门批条子的也很厉害。”

“他说,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利益以人民为重,这个不能动摇,但是必须注意人民的利益有长远的,有短期的,片面地强调眼前的、直接的利益,有时候会损害长远的利益,间接的利益。”

看了上述报道中有关吴敬琏的发言及其观点后,我认为吴敬琏的上述发言与其“政协委员”和“经济学家”的身份并不相符:

1吴敬琏先生认为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是价格扭曲。我要问一问吴敬琏先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吴敬琏先生一定知道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既然吴敬琏先生是政协委员,又关注和谈论了火车票的问题,我就来说一说我国的火车票与“政协委员”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的问题:

如果吴敬琏先生自己亲自到过火车站买过火车票的话,吴敬琏先生一定会看到我国很多火车站的售票处,对“政协委员”等人士设有专门的售票窗口或在售票窗口上写有“政协委员优先”等字样;请问吴敬琏先生:很多火车站专门为“政协委员”等人士设的售票窗口或在售票处写有的“政协委员优先”等字样,这符合市场经济的特征吗?这符合市场经济学原理吗?

我要继续对吴敬琏先生说:在火车票的问题上,在你没有发现火车站设的“政协委员”等人士的专售窗口或在火车站售票处写有“政协委员优先”字样的问题之前,你没资格谈论春运票价不上浮的问题。

2、作为经济学家,说话是要有依据的,用词是要准确的,可是,报道中引用吴敬琏讲话中的关键地方却是“大概”、“可能”、“好像”等用语,很不精细,例如:

“他坦言,作为一个学术观点,多数经济学家大概并不赞成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做法不大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可能造成价格扭曲。”

“吴敬琏认为,铁道部往年在春运的时候票价上浮,今年铁道部决定不上浮,传媒是一片叫好,特别是从农村来的打工者特别高兴,但是结果好像不太好。”

我认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的经济学家,是不应该在如此重大的全国性的会议上讲“大概”、“可能”、“好像”的,这与一个既是经济学家、又是政协委员的人的身份极不相符的。

3、政协会议是为全国人民谋利益、谋权益的大会,作为政协委员的吴敬琏,却把春运票价不上浮这一件已经受到全国广大人民认可、欢迎的事情,说成是“片面地强调眼前的、直接的利益,有时候会损害长远的利益,间接的利益”。

我在研创、培训、实践《精细管理工程》时,总是倡导以下一种理念和思想:还企业及管理中的各项事物以本来面目——最佳状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佳状态,我们做任何工作或任何工程,都应该去追求和实现这个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事物不是处于最佳状态或者正朝着不是最佳状态的方面发展,我们应该通过规范和有效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调整和优化,使之还原到最佳状态或使之朝着最佳状态的方面发展。

铁道部今年实行了春运票价不上浮的政策,我认为是铁道部“还火车票价以本来面目——最佳状态”的做法,这一政策和做法自然和事实上是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的;作为政协委员的吴敬琏先生,你体察和调研了全国人民的感受了吗?你怎么在为全国人民谋利益、谋权益的重要会议上,说出的却是与广大人民意愿、利益相违背的话呢?体现你的“长远”境界的思想、智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