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对汽车消费过于悲观
很明显,一场汽车产业链中的恶性循环似乎已然被启动,库存在激增、工厂要裁员、新车推出节奏放慢……,不管早前“汽车业步入严冬”的盛世危言产生了多大影响,当国际金融危机以排山倒海之势骤然到来,确有一股悲观沮丧情绪四处弥漫。这一切表象往前可以归结于今年汽车销量的下滑,对于汽车消费市场,业内是否过于悲观?
笔者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捂住钱袋子莫衷一是,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把手中的钞票投向何方。投向股市吧?股市下滑,何况早已被深度套牢;投向楼市?房子价格必然还要下跌;存进银行?如果存款利率跑不过CPI指数的上涨,存在银行的钱无疑会变薄。对这样的人群来说,如果有过购车的念头,眼下就该到了他们作出购买决定的时候。
简单归纳一下可以发现,汽车消费市场已经迎来许多利好,首先是国内形成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时机到来,因为国际油价再次飙升的可能性不大。在过去的100多天时间里,国际油价从147.27美元每桶的天价区间被腰斩,直至如今跌破70美元,主要受三大原因驱使: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首当其冲,目前,伊朗核问题可能影响国际原油供应的担忧已经大为减轻,而且保持现状的政治局势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观;油价不再大幅波动是美国的现实需要,作为国际油价的实际操控者,油价的过度投机为华尔街金融风暴推波助澜,教训惨痛;有鉴于此,美国启动了最为严厉的石油投机调查,这也成为奥巴马当选下任总统的施政纲领之一。在国际油价不再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一旦寻找到适当方式,接轨国际油价将有助于极大地减轻用车成本。
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推动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给不同国家经济造成的冲击各有不同,与成为重灾区的大多数新兴国家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比预期要好得多,世界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的是我国的外贸出口,外贸出口受损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出现问题。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增长方式迫在眉睫,随着国家拉动内需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出台实施,汽车消费已经被提到各地刺激消费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毕竟与泡沫楼市不同,汽车市场正逐步成为许多地方名副其实的健康的支柱产业。
日前,新浪网进行了一个主题为“你是否有购车计划”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2%网友今年有购车计划”。这一统计结果应当具备相当的代表性,的确,汽车消费市场在越来越“买得起、用得起”的态势下,根本用不着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