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1. 12 月18 日,国务院决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由每升0.2 元提高到 1 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1 元提高到0.8 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2.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2008 年12 月19 日零时起将汽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480 元调整为5580 元,每吨降低900 元;柴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070 元调整为4970 元,每吨降低1100 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7450 元调整为5050 元,每吨降低2400元。上述成品油价格调整已含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的因素,2009 年1 月1 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3.这次成品油价格改革,适当压缩了流通环节差价,最高零售价格比目前零售上限价格每吨降低1160 元和1270 元。折合每升全国平均93 号汽油和0 号柴油分别降低0.91 元和1.08 元左右。
【石化行业快评】:从“防通胀”到“保增长”
下调价格意料之中,幅度仍有余地。
国内外成品油价格持续扩大,12 月18 日为止,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与新加坡到岸价格相差持续扩大,汽油价差达到每吨3000元,柴油每吨2000 元,但是这种持续扩大的价差是不可能维系的,价格调整也是预期之中。
元旦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相当于汽油下调1300 元,柴油下调950 元,再加上此次名义调价,两次降价相当于共降低出厂价2000-2100 元/吨。相当于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从85 美元左右下降到了52-53 美元。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到40 美元,未来还有300-500 元/吨的调整空间,特别是汽油,虽然柴油短期看来价差已经消失,但是从国家一向鼓励压低柴油价格支持工业和货运的政策偏好推测,柴油价格可能仍然低于国外水平,因此也还有下调空间。我们预计明年元旦后,国家将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步小幅度调整成品油价格。
从“防通胀”到“保增长”,继续履行社会责任。
油价选择在这个时间下调略微出乎意料,但也属于情理之中。近期国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保增长”政策,从房地产到汽车产业,希望以此拉动消费。目前调整成品油价格,是减轻经济负担,起到类似“减税”作用。此轮采取先调价,后征税(不调整价格)的方式进行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转轨,起到了防止囤积炒作的作用。由于价格调整仍然不到位,跌价预期仍然存在,因此对于减少库存作用仍然不大。
随着油价的逐步回调,价格效应对需求的拉动效应将逐步显现,成品油消费量放缓趋势将得到部分缓解,这对明年炼油维持景气有正面作用。
此次提前10 天调整成品油价格,相当于中石油减少收入22 亿,中石化减少收入32 亿,对中石化的业绩影响为0.03 元,中石油的影响为0.009 元。由于年报将根据成品油价格进行跌价计提,在前3 季度公司根据70 美元进行石油减值计提,还有30 美元的计提空间,今年年底仍有较大的存货跌价计提压力。
下调价格影响有限,油价继续下跌的空间与时间有限。
此次调价是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启动的预演,油价不超过100 美元时,炼油将会有稳定的平均利润。未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盈利能力将随油价正向波动,尽管短期内原油价格仍可能继续下跌,给两大公司盈利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认为目前40 美元的原油价格基本就是油价的底部区域,继续下跌的空间与时间都非常有限。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国信证券石油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晨;助理分析师:严蓓娜)
【汽车行业快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短期偏中性,油价下调短期刺激行业需求
1.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目的在于“节能减排”,对行业长期影响偏负面,短期偏中性我们认为,此次“消费税增加+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费用”,体现了“多使用,多缴税”的原则,与原先统一定额征收公路养路费等费用相比,有利于鼓励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污染。上述改革的背景是:国际油价回落到50 美元以下。意味着:长期看,燃油税费的起征点是偏低的,未来有较大的向上调整压力,对行业的长期影响偏负面。起征之初,“因成品油价税费改革而增加的费用”与“取消养路费等减少的费用”大致相当,该政策本身对汽车行业影响偏中性。
2.成品油终端零售价格下调,将大幅降低汽车使用开支,不同车型受益程度不同成品油终端价格下调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汽车行业需求: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终端零售价格大幅下调(93#汽油下调幅度15%,0#柴油价格下调幅度17%),将大幅降低汽车使用开支,对汽车行业需求有一定推动作用。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和成品油终端价格下调,不同车型受益程度不同:
“多使用,多缴税”的背景下,小排量轿车凸显出其燃油经济性在节省使用开支方面的优势。此次燃油税费税费改革对小排量轿车的需求有相对较强的促进作用;重卡载重量一般为中卡的两倍以上,而平均百公里油耗仅为中卡的1.7 倍左右,其吨公里燃油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燃油税费改革和成品油终端价格下调背景下,这种优势未来将更为明显,重卡对中卡的替代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由于客车养路费缴纳费用远小于卡车,此次税费改革一定程度增加了客车的使用成本。但相对而言,大客依然体现出相对较强的经济性。
3. 税收(如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手段将较有效地刺激终端轿车需求
取消购置税等政策,呼声渐响:国家通过税收(如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手段刺激轿车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正在制定针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计划,包括对车辆购置税的减免,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等。目前关于车辆购置税调整呼声渐响,政策出台箭在弦上。
如取消购置税,对轿车需求将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如取消乘用车车辆购置税,预计2009 年轿车销量增速将从“微幅负增长或零增长”变为8%左右的正增长,即增加轿车销量41 万辆;
4. 轿车需求主要受消费者收入预期的影响 ,多重政策正面影响短期内将刺激轿车需求轿车需求主要受消费者收入预期的影响:2H08 轿车需求下滑主要原因:【1】由于实体经济下滑趋势,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水平持悲观态度,导致消费的压抑;【2】股市、房市深度下滑使得“财富效应”丧失。多重政策正面影响短期内将刺激轿车需求:车辆购置税减免呼声渐响,燃油税费改革以及成品油终端价格下调将在短期内刺激轿车需求增长,对汽车行业整体短期形成利好。细分车型中,经济型轿车、重卡、大客需求将得到相对较强的促进
5.维汽车行业“谨慎推荐”评级,维持一汽轿车“推荐”投资评级,建议战略配置。
(国信证券汽车与汽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雪桂;助理分析师: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