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参加了诺基亚公司《环保在中国》的活动,感受颇多。诺基亚公司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球和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做良多,值得一提的是诺基亚所坚持的环境保护理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保公益活动,而是充分结合企业各个业务领域的全方位的环保,将环境保护渗透到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这种坚守难能可贵。这种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据我所知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比如通用电气公司,一直推进“绿色创想”计划,不仅帮助客户面对环境问题,还在公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致力于环保和公益事业的公司越来越多被公众认可和称道,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
经历了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的2008年被称为是中国的公益慈善元年,但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慈善公益方面备受考验的一年;在2008年1月南方雪灾期间,中国网民对总体行动略显迟缓的企业救助之问责已经初现端倪,据大旗网统计,在雪灾初期的10天里,拷问企业救助态度的帖子虽总体点击不高,未形成热点,但数量已达3万余条。
同时更加需要我们直面与反思的则是: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困惑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不同的企业爆出影响力巨大的危机,分众短信门、家乐福事件、万科10元门、三聚氰胺、华硕笔记本、微软黑屏事件……从企业的声誉危机、品牌信任危机到产品质量危机、广告代言人危机等等,危机之火就如让人无法回避的病毒一样,不断地出现,让众多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也让消费者的信心信任一再降低。
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看,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强大的公众力量和舆论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在WEB2.0时代,一方面,公众言论空前活跃,可以在论坛、博客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真知灼见,这种力量虽然还不够强大,但已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在社会和公众面前越来越透明,不管是好是差,是优是劣,无须表白和辩解,都会第一时间被公众所掌握。在WEB2.0这种新形式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被很多公司或组织主动或被动地纳入其使命,成为其飞速发展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社会化媒体的勃兴及全面扩张并非仅仅聚焦在民生热点上,事实上与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企业更加容易触发网民情绪、掀起舆论波澜……作家毛姆曾经说过,“有时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因为爱与责任同行”。
在WEB2.0环境下,愿越多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