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道德玷污


网络,尤其是开放的网络,给了每个人发言的自由;原理上,咱们应该感谢这样的网络时代,毕竟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言论自由"。但我发现,这种“言论自由”同时也给很多人提供了玷污道德的土壤。

 

在我们大旗的监测中发现:

凡是在网络上关于领导人言论(国家领导人除外)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凡被提及者,或被评论者,以负

面为主。尤其以人身攻击和恶意诋毁为上。大量涉及隐私与人身。当然,这些商业领导人,不乏很成功的管理者与知名的企业家。据推理,大部分人身攻击的言论来自于在企业内部得不到肯定,或者职业经历失败,或者被炒鱿鱼的员工为主。此时,网络变成了很多不得势的人宣泄自己负面情绪的出口,企业领导自然变为了这些人发泄的对象。但可悲的是,这样的发泄以人身作为对象,让网络的“言论自由”蒙上“不道德的玷污”。

 

关于产品的负面,本身林林总总,但主要集中在使用问题,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价格,或者某些意外事件比如车祸,爆炸等。这个环境原本给了消费者发泄自己“弱势群体商业情绪”的自由,但我们监测到,这种自由也正在经受一种“不道德的玷污”。这个环境成为了不道德的企业肆意攻击或打击对手的土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打击超越了很多界限,轻者编造谎言,大量普发。重者攻击企业内幕,重伤企业声誉,往往会落井下石。体无完肤。这个环境似乎在逼迫每一个企业,要么忍耐,要么还手。但让我十分钦佩的是,我见到过的很多大企业,他们宁可咬牙忍痛,也鄙视或者绝对不会以黑还黑。他们常说的一句话,“丑陋的行为不值得模仿”。

 

我想,社会在进步,时代也在改变,经济在发展,但更需要进步与改变的是人的(或者企业的)内心与品格。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只能来自于对别人的诋毁;如果一个企业的成功只能来自于对别人的攻击的话,那我想本身不是社会化媒体的错,只是在这个媒体中的个体错了。

 

在此,警醒企业朋友,对于网络的负面采取以下态度:

1,关于人身攻击,不理。(如果只是谩骂的话)。因为,理了也没用,说话的人很无赖。看这些话的人也

   慢慢开始鄙视他们了。

2,关于企业攻击,如果是事实的错误,必须理。必须面对。解决根源,尤其是消费者或者用户的意见或负

   面;如果是恶意攻击,建议你采取正当维权。但不建议以牙还牙,冤冤相报何时了,最终也是双输局

   面。

 

社会的江湖很复杂,这些复杂会在网上展露无遗,放宽胸怀,淡然处之吧。时间会忘记一切。

 

周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