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清华男生,临时忽然想起要用裸奔的方式,来增加清华的“人文气息”,然后,还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间接帮助清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
弄个世界第一,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个愿望,我估计最早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在举国体育的体制下面,我们的运动员十分“职业”地进行训练,以最方便夺金的方式安排运动员在一些没人注意的项目上搞一些投入。因此,普遍的估计,2008年,中国或许可以夺得金牌总数第一。
前几天看韩乔生在《新京报》上的一篇采访,主要是关于“韩式幽默”的,韩说,奥运会,不比别的场合,可以随意发挥,并说,奥运会主要功能是“夺标”。这应该就是“主旋律”。
但是,除了税负痛苦指数和股票下跌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之外,我们的大学想要很快进入世界一流,恐怕是可能性不大。
就我看来,中国也就北、清,稍在世界上有一些竞争力,但所谓的竞争力,也就是别的学校可能差99步,他们差了98步。如果我们依然是“周济”那样的教育部领导,如果依然是有着那么多的评估和形式主义的东西,那么,追赶的速度,只会低于人家发展的速度。
一般来说,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有“跨越发展”的冲动,最近看孙中山的东西,他一直相信中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理由很简单,一是我们能学习到发达国家的经验,能避免他们所走的弯路,当然,他还说我们有悠久的文化,丰富的资源等等。这个理论,一直被我们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来又有各种花样的“跨越”,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这次,清华的裸奔者,可爱得够呛,认为裸奔就“人文”了。就“一流”了,他的理由很有趣,主要是哈佛也有一个“裸奔”活动。其背后的逻辑到是很简单:哈佛是世界一流,哈佛有裸奔,清华也裸奔,所以清华也裸向世界一流。
在教育的“大跃进”中,北大和清华,复制了许多一流大学的玩意。最典型的是赛艇。赛艇似乎是顶级大学的标志,因为牛津剑桥搞,哈佛耶鲁搞,所以清华和北大也搞。
原先这个活动在昆玉河,弄了几年,不搞了,原因不详,大约是昆玉河是北京人的喝水渠,搞这样的活动不利健康,最近似乎也上别的地方。2006年,我在查理斯河边住的时候,北大的赛艇队也去那里参加赛艇,只是没划几下,就和别的船撞上,直接沉在河里了。可惜,我没看到文字的报道。
当然,这些都是以“精神”的幌子下进行的,还有一些可能不是,比如清、北争相建五星级宾馆,给官员送文凭,就我所知,这肯定是世界上真正的一流大学所没有的。
说这些,多少有一些悲凉,因为你裸奔也好,赛艇也好,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但是人文精神似乎不是模仿来的。大学缺乏,也不能全怪在大学本身。在一个不太允许创新的社会环境里,模仿是惟一的出路,只是,我们清华的学生们,还好意思把这样的无聊的模仿说成是增加“人文气息”。
有人跟我说过一首诗,是关于“未名湖”的:
未名湖是个海洋,
诗人都藏在水底,
灵魂们若是一条鱼,
也会从水面跃起。
悲惨的是,我们的灵魂已经是一条被钓钩钩住的鱼,那么你的任何一次跃起,只可能伤着自己的唇。
所以,我们只好裸奔。
一个有趣的后续,清华校方(保卫处?)认为裸奔违背了治安管理条例:他们应该去问一下,哈佛是否要处理哪些裸奔者。所以,有可能,模仿性的“裸奔”也是只此一次。
如果有下次,后面的清华裸奔者,千万不要再扯上“人文气息”。
突然,我有些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