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9月份去美国最东北角的被叫做新英格兰那个地方,时间上的确太早了一点,据美国人说,到新英格兰看红叶,10月份下旬是最好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满山的加拿大红枫树全部透红,其他的树叶则是金黄色的,那种感觉,真是可以称之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我还记得年轻的时候到北京郊区的香山看红叶,那时已经觉得壮观得不得了了,很是心潮澎湃,不知怎么表达那种感动。1980年代在美国,和同学一起开车横跨整个美国版图,到新英格兰地区的几个州,好像罗德岛州、麻塞诸赛州、康涅狄格州、新罕普什尔州和佛蒙特州走走,那里红叶的气势,比起香山,更是难以想象的壮丽,开几天的车都是满山红叶,而且几乎每一片叶子的色彩都干净纯粹,似乎给人一片一片仔细擦干净过一样!这样的纯粹和干净连成漫山遍野,实在是让人在觉得壮阔之余,无比惊艳!见识了之后,再在哪见到点红叶,就不乱用形容“层林尽染”了。
但早秋的新英格兰,还是很美丽的――时间上无论早一点或者晚一点,枫树都是红的,只是到了10月份,其他的树的叶子也都转变成金黄色,触目所及的景色都是热腾腾的暖色调,更加纯粹壮观。
美国东北部的秋天,因此游客特别多。
国内好多朋友以为美国国内走动很方便,20年前我刚刚来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因为这里到处是机场,坐飞机好像坐公共汽车一样方便。却不知道大城市之间虽是如此,但小地方就没有这般的方便了。要从洛杉矶去东北部,没有直达航班,因为他们最大的城市波特兰(记住:不是奥勒冈州那个著名的波特兰,是缅因州的波特兰)的国际机场,也小得很,大飞机根本下不来。为了节约时间,我不得不从洛杉矶坐通宵航班,晚上10点从洛杉矶国际机场飞佛罗里达的奥兰多,转机等一个小时,再飞首都华盛顿,再等一个小时,再飞波特兰,到那里已经是次日的中午了,疲惫不堪,当时的目的是要去缅因州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因此还得再租车开300公里,虽然有美国东部最大的95号国道的顺畅,但是到了班戈,我整个筋疲力尽,除了想直接趴在酒店的床上,不想再做任何思考。这么山长水远,又是飞机又是汽车地倒来倒去才终于到达,我真觉得自己这一路是奔向天涯海角了。
波特兰的“第一灯塔”( Head Lighthouse)
一觉醒来,继续开车前进,抵达阿卡迪亚的巴尔港海滨的时候,天色还早,清晨的露珠还没有蒸发掉,我站在海边,望着波澜壮阔的大西洋,想想实在是走到美国最东部的头了,望着波特兰的那个“第一灯塔”( Head Lighthouse)伫立再海滨的礁石上,想到那里是美国本土和欧洲最近的点,很有点天涯海角的感觉,不过想想,再往北,还有加拿大的魁北克,还有新施科舍的哈利法斯特,人家才是天涯海角呢!就好像我们到了大连,觉得好像到头儿了,但是外面还有韩国、还有日本,还有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那才是最东!苏武牧羊,在贝加尔湖地区,现在看看,不就是俄罗斯里面的一个大湖泊旁边吗?古人在海南岛的三亚写上天涯海角几个大字,其实从那里往南走,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都不是尽头,下面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呢!
早几年前,我去过缅因州更北、更东的加拿大的魁北克,是个冬天,站在那个黑色的花岗岩山崖的酒店平台上,看见浩浩荡荡的圣劳伦斯河慢慢的、几乎是凝固一样的流向大西洋,天是铅灰色的、云层很低,风大的几乎站不住脚,就一面加拿大、一面魁北克省的旗帜在冰冷的风中猎猎做响,那不就是“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的感觉吗?要是古人,估计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伤了。现在倒好,托科技发达交通方便的福,去国怀乡的情调是越来越淡漠了――想家了吗?一通电话、一次互联网视频,或者干脆一张飞机票,什么思乡情怀都可以解决,至少部分解决。
缅因州是美国东北部面积第二大的州,86542平方公里,在美国50个州里排到39位,不算大,但是人口才120万左右,按照面积和人口均比,这里真的很空旷!与它南面的13个州相比,它是比较晚加入美国的州,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结束,缅因州到1820年才加入合众国。这个州没有什么出名的城市,因为整个州就没有一个大城市,好像欧本(Auburn)、州府奥古斯塔(Augusta)、班戈 (Bangor)、巴尔港 (Bar Harbor)、肯尼邦克港(Kennebunkport)、路易斯顿(Lewiston)、老兰花海滩 (Old Orchard Beach)、缅因大学所在的欧洛诺 (Orono) 、波特兰 (Portland)和它南面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南波特兰 (South Portland)等等,就算在美国,基本知道的、去过的人都不多。波特兰算是这个州最大的城市了,也就区区10来万人,在中国就算一个小城镇了。不过缅因州的生活素质可是很高的,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庞大的工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完全依靠自然型的旅游、林业、渔业,还有高科技来支持,90%以上的居民都是纯正的白人,这和其他美国大城市各色人种混杂的情况截然不同。因此,好多名人贵人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居家,好像前些时候官司缠身的美国家政女皇玛沙·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美国鼎鼎有名的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魏斯(有些翻译作“怀斯”,Andrew Wyeth)都在这里有自己的住宅。退隐到缅因,潜心写作或者画画,是我到缅因州走动的时候经常有的一种冲动,因为这里实在太具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了,而且举步皆景,色彩又如此绚丽和磅礴,真是看得我手痒!
小城市其实最适合居住,这是我这些年走了好多地方的一个心得。很多人年轻的时候眼睛中只有大城市,我也一样,做梦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居住,到现在,我才开始逐渐认识到:中等城市、小城市才最舒适。大都会花上大价钱,也绝对没有中小城市的生活品质。缅因整个州就是一堆小城市,随便走到那里,你都会想说呆下来不走了,那种逃脱大都会的喧嚣,走进自然、融入自然的欲望非常强烈。我去年的时候去加拿大探老朋友,集美组的总经理林学明,在温哥华郊外看了几个新的、在森林里面的开发区,喜欢得不得了,很想从此归隐山林,这次去缅因,走了几个小城市,逛了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区,这感觉就更加强烈了――不过说实在的,我这辈子去过的地方很多,觉得适合归隐的好地方也很多,这也不止一次在我的文章中提到过,但我人只得一个,还真不知道最后挑哪里好,希望是到时能各处都去住住,毕竟,心之所在,即为家!
美国大凡这种自然条件非常优异,而人口又不多的州,总是出人才的。缅因州名人不少,好像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多罗西·迪克斯(Dorothea Dix), 电影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还有在美国风靡全国的恐怖、悬念小说家斯提芬·金(Stephen King),诗人朗菲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和米莱(Edna St. Vincent Millay),美国家政“女皇” 玛沙.斯图尔特,还有上面提到的大画家安德鲁·魏斯(Andrew Wyeth)都住在这里。
我对阿卡迪亚的了解,还是从和洪晃谈论玛沙·斯图尔特那里开始的。
不久前我曾经在广州附近的佛山开了一个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座谈会,举办单位请我主持,当时请了好多国内知名人士参加,其中包括文化界的名人洪晃。不过洪晃吃了个午饭,接受完广东各个媒体的采访,开场就亮了个相说了几句对保护古建筑的一点感想,就要走,作为主持人,我问她干吗这么着急,她说要去上海见玛沙·斯图尔特女士谈合作上的事情。
这个玛沙是西方顶级的家政专家,号称“家政女皇”,前几年因为股票内部操作而触犯了美国法律,被判入狱和罚款,最近出来之后,重整旗鼓,收拾自己过百亿美元的家政媒体帝国,因为在中国有业务,必须来上海,她去中国领事馆申请签证,因为曾经入过狱,领事馆限制她入境时间,只给她一个礼拜的来华签证,才搞得洪晃这么匆忙。这个“家政女皇”就住在阿卡迪亚巴尔港的豪宅里,我是从《纽约时报》的关于玛沙官司的新闻中看到这个地方的名字的。查查,居然是美国东部第一个国家公园,真是好地方!
我想知道缅因州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Acadia National Park)的国人可能不多,这点很奇怪,就连我好多在美国住了多年的华裔朋友,大部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往往把这个阿卡迪亚和我们洛杉矶一个华人居住的比较高尚的社区“阿凯迪亚”混淆了。其实,这两个地方的英语读音相似,但是拼法不同,缅因州的阿卡迪亚是“Acadia”,而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凯迪亚是“Arcadia”。但在美国本地人中,阿卡迪亚绝对是个热门景点,夏天避暑的胜地,秋天是看“层林尽染,漫山红遍”的最佳景点,春天是看满山野花的好地方,冬天则是艺术家闭门创作地点。
美国国家公园一般都面积庞大,好像黄石公园,好像一个省一样的面积,而阿卡迪亚国家公园是美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公园之一。它位于缅因州海外的一个叫做“荒凉岛”的不大的岛屿上,周围是大西洋,岛上是茂密得难以相信的大森林,还有清澈的林中湖泊,岛中部有高山,海滨有陡峭的岩壁,也有旖旎的沙滩,海岸线非常曲折负责,因此形成好多峡湾,这里一个岛屿,集中了各种地貌,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你可以经历不同的感觉,从森林到沙滩,从汹涌澎湃的礁石到静谧的林中空地和湖泊,实在少见的浓缩和精彩――根据2004年休闲娱乐旅游者人数评比,阿卡迪亚国家公园被列为十大最受欢迎的美国国家公园之一,在那里走走,亚洲人很少见,都是白人为主。不过,现在纽约有些华人的旅行社开始注意开发这个景点,有些去新英格兰旅游的团队,也把阿卡迪亚包括进去了,相信会有更多的亚裔游客会出现在这里,享受美景。
我当时从班戈开车去阿卡迪亚,沿路经过很安静的乡村地区,车辆很少,没有高速公路,但公路的质量很好。薄雾之中,一栋栋精致的典型新英格兰风格的独立洋房一闪而过,非常闲适的田园风光。在美国,其实越是到乡村,生活水平越高,全国真正的农业人口才几百万人,平均每个农户拥有400英亩的土地,不但没有城乡差别,并且有点倒挂的情况:农村人口的收入、生活品质都比大城市高。
班戈到阿卡迪亚,大概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尽,我就到达了连接大陆和阿卡迪亚所在的“荒凉岛”的那个峡口,通过一条堤坝就进了阿卡迪亚了。据说原来需要渡船的,至于这堤坝是什么时候建好的,我倒忘记问问了。
开车上了阿卡迪亚这个岛屿,有两条在树林中的公路,一条通往国家公园管理区,另外一条沿着海滨,到岛上的唯一市镇巴尔港。我是先到国家公园管理处,那里有个小型的展览厅和资讯中心,展出了这个公园的历史、植物种类、动物种类,还有整个岛屿-国家公园的沙盘模型,一目了然。这样做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挺刹风景――不去享受美景和风光,倒先跑去博物馆,未免太理性了吧?不过我职业习惯年深日久,也没法改了。
阿卡迪亚岛屿国家公园的沙盘模型
看完博物馆,我把车停在公园管理处前面的停车场,开始沿着森林里的小径走进国家公园。那些险峻的小径上,弯弯曲曲,森林极为茂密,有些地方简直是不见天日。秋天的阳光透过开始转黄的、红色的叶子照射下来,令人有点头晕目眩。因为接近10月份了,因此整个森林呈现色彩斑斓的景象,加拿大红枫非常漂亮,和北京香山看见的完全不同。其实香山的红叶不是枫树,是一种叫做黄栌的树种,叶子是半圆形的,而加拿大红枫则是三个尖尖的形状,色彩特别的红,在阳光下非常灿烂炫目。山林里面有波光潋灔的池塘,甚至有好大的山间湖泊,走到山间的高处,会突然看见森林外面的大海,曲折的海岸,浪花飞溅的海岬,那种壮观带来的震撼,和我之前在希腊游览小镇的感觉不太一样――但都同样地因为美丽壮阔而让人失语!
如果顺着海滨走,几分钟就能到达一个海湾,叫做“佛列其曼海湾”(Freachman Bay),从这里可以俯瞰大西洋和海里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岛。
阿卡迪亚是个岩石岛屿,因此只有一个地方有沙滩,可能正因为它的唯一性,这个沙滩没有名字,就叫“沙滩”,英文的sand beach,这个岛上唯一的沙滩,不太大,两边被粉红色的岩石包围住,海浪由远及近一阵阵拍岸而来,声声震耳,好像雷声轰鸣一样,气势惊人,是阿卡迪亚一个特殊的景点。其中最大声音来自一个叫做“雷声洞穴”的岩石,英文就叫做“thunder hole”,这是一个悬崖下面的洞,当涨潮时,海水打进洞里,然后经过不断的海浪挤压,发出轰轰的雷声而得名。爬上旁边的悬崖,等到大潮到来,小山一样高的海浪呼啸而至,一波接一波的打进洞里,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
站在陡峭的礁岩的顶上,听着这震耳欲聋的海浪巨响,我突然想起苏东坡的《石钟山记》里面描写的波涛冲击岩洞发出的巨响的记录,很是相似。苏东坡说:“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革答)之声,与向噌者相应,如乐作焉。”不过苏东坡说的是江水冲击岩洞发出的声音,我听见的是大西洋波涛冲击300多米高的岩洞发出的声音,我想阿卡迪亚这里的声响肯定更加惊人,如果苏东坡有机会到这里听听,不知道会写出什么样令人叹服的词句了。
我写不出东坡先生的精彩句子,但我一直很庆幸生而为人,平凡普通,却能有这样的天涯海角的游历和见识!
2008年7月3日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