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一直以棋高一着,先人一步而名,为了证明王石年初讲拐点论不是乱放炮,所以降价一定要降的,并且天真地认为,只要他“老大”一降价,全国楼市不降价也得降价,拐点也就自然来临。
关于万科降价的背后动机我们暂且不论,但万科降价能撼动杭州楼市,我是非常怀疑的。万科在全国是“老大”,但在杭州,他最多排在二三线阵营。杭州本地的开发商也没有过多地把万科放在眼里。网上有个笑话,说万科降价宋卫平给王石打电话,开口就是“小王啊”,你想,宋卫平与王石哪个年纪大,当然是王石,但宋卫平敢称王石为“小王”,说明在宋卫平眼里万科无足轻重。这虽然是笑话,但反映出这方面的网络群众意识。
万科在杭州降价,媒体担心可能会打破杭州开发商脆弱的房价联盟,但事实是媒体的担心完全多余,宋卫平在第一时间就声明绿城的房子不会降,几天后,金成房产又爆出新闻,说金成房产的房子三年增值30%,否则可退房。当然这些都是露出水面的消息,事实上用不着大家都来表态和有所表示,杭州本土开发商绝大多数是不会跟着万科走的。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第一,杭州本土开发商占杭州市场80%以上,决定杭州楼市走向的是本土开发商,并且本土开发商绝大多数又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民营企业的老板更注重自己的面子,而国有企业的老总多看重数字。杭州本土的优秀开发商把房地产开发当作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对市场爱护有加,感情投入深,当市场出现风浪时,首先想到的是从大局出发,生怕好不容易支撑起来的市场倒在自己手中。正是这种对行业、对市场的爱护,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房价联盟”,不会做出离谱的行为。万科是国有企业,是上市公司,他们更看重数字,报表,他要降价,但在杭州肯定是孤独的,要想出现多米诺效应也不现实。
第二,杭州有坚实的市场基础,久经市场风浪,杭州楼市不可能一夜之间倒塌。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土地实行“招、拍、挂”的城市,杭州的房价曾经也便宜过,但随着土地“招、拍、挂”政策的出台,地价的飚升拉动了杭州房价的迅速上升,由此也曾出现了全国关注的“杭州现象”。因为房价升得快,所以“泡沫论”之说一直存在,从2003年开始,杭州的房地产一直处于风头浪尖,多次被中央列入宏观调控的重点城市,但是杭州就是这样走过来了,每一次风浪的经历都让市场更加坚定。杭州本土的优秀开发商也曾因为杭州地价、房价太高,运作空间有限被迫进军全国,但这几年看到国际级的,国内级的房地产大鳄纷纷看中杭州,进入杭州,于是也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把杭州这一大本营作为开发主战场的地位进行重新确立。面对2008年的市场突变,杭州本土的开发商不是没有思想准备,许多优秀的开发商都作好了打三年持久战的准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不会做逃兵,不会投降,而是坚定信念,相信什么样的困难都能过去。杭州有这样的市场基础,有这样的企业基础、信念,楼市是不可能说变就变的。
第三,杭州有非常坚实的消费基础和社会基础。这几年,杭州一直在往生活品质之城的方向努力,“住在杭州”也一直是作为城市品牌组成部分在宣传,人们向往杭州,希望住在杭州,并不是因为杭州房价高,但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杭州,投资杭州,又支撑起了杭州的高房价。前几年曾有个数据,即80%以上的杭州居民都在这十年中买了商品房,杭州居民没有在股市中获得财产性收入,但在买房中已经享受了不少的财产性收入。杭州房价的稳定,希望稳定,这有非常好的社会基础的,也因如此,万科一降价就有业主要求退房,这不是闹事,也不是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损失,而是不习惯,消费者买其他开发商的房子都涨,为什么买万科的房价会跌,他们接受不了。万科这次在杭州降价失败,根本原因是老业主的抵制。
万科希望通过降价来撼动杭州楼市,这可能是他的阴谋,以此证明他的作用,但事实说明万科的能量还不够。许多人认为,市场经济是残酷的,万科挤不垮别人,最终是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