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需要万科


确实有很长时间没有说房地产了,现在为什么想到要说,实在是觉得房地产已经到了非常时期,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和过于悲观的言论太多,似乎中国的房地产已经无路可走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表示怀疑,所以还想说几句。

房地产在2008年发生风云突变,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受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拖累,就国内自身情况来讲,“基本面没变”,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大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作为开发商理应顺势而为,也就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开发商是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坏了,不是从积极意义上顺势而为,而是想方设法逃跑,投降。本来悲观的论调主要在民间,而现在业内人士先悲观,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些论调有:这次大调整至少三年;如果大量的二手房抛出来,房价还要大降;日本、台湾曾经的房地产暴跌,难道中国就一定能避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马上要断了;等等。

应该说,出现悲观论调是正常,但当务之急是如何化解这些问题,特别是在精神上如何振作起来。投降与逃跑,我不认为是好方法,万科的降价,可以说是投降的表现,有些企业把半拉子项目卖给万科,这是逃跑的一种。当然,在市场经济前期下,我们允许有企业投降和逃跑,只有通过这样的洗牌,行业才会更加健康,但是谁在投降,谁在逃跑,这值得思考。

我认为万科降价是不道德行为,重点是说万科,如果是中小开发商,出于自身运作考虑,在非常时期用非常的价格,这是正确的,不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万科在整个行业风声鹤唳的时候,用些残忍的方法,想把竞争对手挤垮,这是不道德的。现在的市场最需要的是信心,然后是每个开发商积极进取的行动,否则真的是建市场难,毁市场易。

我一直怀念上世纪的九四、九五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房地产形势也非常严峻,一个项目几天能成交一套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那个时候开发的精神面貌很好,各种促销的举措很多,特别是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很团结,碰到重要关头都是集体行动。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从那个时候是打下基础的。

为什么说杭州相对具有抵御市场变动的优势,基础是很重要方面,杭州的房地产企业基本上是民营房地产企业,特别注重品质,向来以产品说话,这几年杭州的开发商进军全国,在异地开发的项目中,也都是那个城市佼佼者。这与万科的“文科”特点,擅长品牌运作是不一样的。万科房子的价格,品牌在里面可能要占30%以上,而杭州本地的优秀开发商,房子本身的价值是房价的90%以上,这就具有抗跌性。所以万科现在打七五折,还没打到底,而如果是杭州本地的优秀开发商,打九五折,就可能是铁底了。

市场是筑起来的,首先是信心和信念,如果杭州本地的优秀开发商都积极行动起来,打一仗杭州房地产的保卫战,我不相信房地产真的没路可走了。杭州是心胸宽怀地把所谓的房地产大鳄请进来,如果在房地产风云突变的时候撑不住了,也可以选择离开,杭州习惯于没有万科的日子,现在、今后也不需要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