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为何花10亿仅买悍马两字?
文\周丽君
眉来眼去了近半年,终于在10月9日这天传出条看似非小道的消息:通用就向腾中出售悍马事宜,正式在“卖身协议”上签字画押。
据相关人士透露,整个交易价格在1.5亿美元左右。根据写作当日10月10日这天人民币与美元的6.85比1汇率计算,腾中大概花了10亿人民币。
但最终协议条款显示:腾中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也就是说,腾中花10亿人民币买到的仅是“悍马”两字,而对制造悍马的专利仅享有“使用权”。而“使用权”是有期限的,甚至是要付租金的。
当然,腾中也不傻,通用也不蠢,之所以如此,定是双方博弈的结果:
2006年悍马在美国市场达到历史最高销量的8.2万辆,之后迅速下滑,07年6.6万辆,08年3.9万辆,而今年1至9月仅为8193辆,估计全年能达到1.2万辆就谢天谢地了。按照这一速度下滑,没准两三年后,悍马就得去见美国版的阎王爷了。
但围绕将死之车,通用还有如员工安置、经销商安抚等一大堆琐事要处理。既然腾中想收购,况且悍马对腾中的确有利用价值,即便其在美国已如粪土,但在中国还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那么,在利益交易的游戏规则里,通用必然渴望将部分包袱转移给腾中,否则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德胜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根据协议,在一个约定的过渡期内,腾中将委托通用为悍马组装整车、提供关键部件以及商业服务。代工期直到2011年6月底,并可选择将合同期延长一年至2012年6月底。总之,延长的代工协议,将确保3000个与悍马在美国销售和制造相关的工作职位得以保留,另外,腾中也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
难怪继续留任悍马首席执行官之位的金泰乐高呼:“我们为找到一个理解悍马传统价值并鼎力投资的合作伙伴而深感荣幸。”其实这话与“我们为找到一个能继续付我们两三年高额工资的傻帽老板而深感荣幸”的意思大同小异。
总之,双方博弈的结果是,腾中不得不花10亿,甚至日后更多的钱,买几张贵的不能再贵的草纸,替通用擦最后一次屁股。但腾中之所以硬着头皮再替人家擦屁股,只等待有朝一日有出人头地之时,必定“西方不亮东方亮”。
08年,悍马在中国的25家经销商,共销量了近1000辆,同比增长30%。而同年悍马在整个亚太市场的销量仅为1538辆,中国一地就占了亚太总额的2/3,可见中国市场之大。
当然,年销售仅1000辆,也大不到哪里去。但按照人均收入计算,现在人口5倍于美国的中国仅为前者的二十分之一。基于08年销量,仅等量计算中美两国“人均收入”和“人口数量”的话,那么,悍马在中国的日后销量将达到10万,比在美国最牛销量年份的8.2万辆还多。如再计算富人比例,那就更恐怖了。
总之,悍马虽然在美国已是夕阳西斜,但在中国恰如毛爷爷口中唱的“七八点的太阳”。所以,腾中替通用擦最后一次屁股时,没准还是乐呵呵的。
当然,也有不少人士根据“产品力决定品牌力”的原理,认为腾中没有掌握制造悍马的专利技术,不可能真正实现悍马品牌的价值。
话虽然有道理,但就是被汽车行业的新闻报道少“悠忽”了几年:据报道,军队提出的15项主要考核指标,“猛士”在油耗及续航能力、承载能力、动力性等12项关键指标上超过了美军高机动性战术车辆悍马A2,另三项与之相当。且百分百自主,百分百国产。
目前东风猛士年销量在1000辆左右,但产能有3000辆,缺口严重。如利用剩余的2000产能,贴牌悍马,相信东风也不会拒绝。
当然,即便拒绝也无关紧要,必定国内有能力制造类似悍马的并非东风一家,包括北汽等都是,但就是没有悍马这样响当当的招牌。如能将悍马品牌与国内可比肩悍马造车技术的车企二合为一,或许把美国的粪土拿到中国,真能成黄金。
所以,腾中根本没必要从美国拉一大堆废铜烂铁回国,只需吞下张写有悍马二字的小纸条便可秘密潜回国。基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信“中国悍马”肯定会便宜“美国悍马”。届时在国内找个茅坑,憋着力气,用力一拉,俯视一看,哦考,满满一坑黄金。没准最后还能演绎“反攻(美国)大陆,实现一统”的壮举。
总之,虽然腾中花10亿仅买回“悍马”两字,同时还得继续替通用擦屁股,但腾中必将挟悍马回国,并基于国内优势造车资源的整合和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以实现“号令消费者”的最终目的,或许最后赚回的不仅仅是当下忍痛割爱所擦掉的10亿人民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