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上海似乎并不“平静”。从6月发生的“塌楼事件”,到轰动一时的浦东“炒房处长”案,以及引发激烈讨论的“钓鱼事件”……对于上海这座处于“矛盾凸显期”的城市来说,每一个这样的事件或消息,都能将它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局面中,作为上海市党政机关“一把手”的市委书记俞正声,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面对媒体,对于热点问题不回避、有问必答,甚至会主动坦陈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2009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俞正声先后接受了两次媒体专访,这在中共高级领导干部中并不多见。这充分展现了一个敢于负责、勇于担责、善于尽责的党委政府的形象,也凸显了其对媒体和社会监督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民生为大、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给其他地方应对类似事件提供了样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作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各种社会矛盾更会层出不穷。当矛盾和问题发生、出现的时候,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党委政府,就不应该逃避问题、惧怕矛盾。特别是主要领导,更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发表第一声音,积极应对、妥善处置,不让事态扩大,将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的化解和处理。这一点,俞正声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很到位,表明了态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点都不隐瞒,一点都不护短,维护了尊严,树立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俞正声对于上海热点事件、话题的回应和表态被网友评价为“及时和务实”。有网友盛赞俞书记是“敢于处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也敢于面对媒体”的干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平时害怕矛盾和问题,更不敢面对,缺少一种实事求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精神。而常常是不问青红皂白地采取打压、封堵的方式,非但不能很好地进行化解矛盾和问题,反而容易使问题越拖越严重、矛盾越来越激化,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与融洽,以致引发更大的群体事件。这方面的教训往往是很惨痛的,还会使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
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已成为考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媒体结构和舆论环境与改革开放初已有很大不同。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媒体基本上是单一的党报党刊和政府办的媒体,只要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基本可以做到“舆论一律”。而现在,我们不仅有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党报党刊,更有以广大市民为主的都市类报刊,还有为广大青年和知识界偏爱的网络媒体,以及更为普及的大众手机媒体等。所以,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声令下,“一刀切”地管住所有媒体。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我们不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那种一有情况,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就企图用简单的“封杀令”来压住所有媒体,堵住所有渠道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地方的同志,一遇紧急情况,就一筹莫展,六神无主,疲于应对,穷于应付,被媒体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难以解脱。这种局面应当尽快扭转。
因此,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和传媒出现的新变化。有些同志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些干部领导乏力,面对媒体不力,非但会挫伤和破坏新闻监督权,更会使党委政府的工作陷入被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面对媒体,提高在媒体面前讲真话、说实情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常说“百姓之事无小事”,其实,百姓之事也无太大的“大事”。但是,热点事件,通常都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民生问题。而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工作中要坚持执政为民,突发事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时刻要尽心尽职,这是正确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和保证。做到了这一本,关键时刻要尽心尽职,这是正确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和保证。做到了这一点,即使遇到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也根本用不着为正确引导舆论劳心费神,更不用去挖空心思封堵媒体。对媒体越开放、越透明,舆论氛围就越有利。否则,谁都无法左右现代传媒。媒体的监督报道,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检验。工作中出了一点问题,面对媒体的监督,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不要害怕媒体。对于媒体的监督采访,越公开、越透明,就越能减少或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媒体对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全面、完整地报道,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我们正确决策,有利于消除误会和隐患,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及时消除流言蜚语,防止以讹传讹,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俞正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官员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不要怕回答错了。“增加这种能力难免有错,言多有失啊,这是难免的。你讲就是了,讲错了,下回别这么错着说就完了,有机会再更正就完了,没机会就算了,让老百姓骂你,骂你就骂,你讲错了嘛!”俞正声口语化的表述简单、诚恳,而且真实。正是这样的简单、诚恳、真实,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自然,也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维护好、发展好、实践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乃民生之福。
俞正声在关键时刻积极面对媒体,不避热点,有问必答,实事求是,态度明确。这种作风和精神,是一个榜样,更是一面镜子,值得各地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对照。
(倪洋军)
相关新闻:
看俞正声在关键时刻如何面对媒体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