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山东考察凸显民生情怀
10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山东济南、临沂等地,深入省、市、县、村医疗机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进行调研。 (2009年10月30日人民网转自中国政府网)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这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执著追求和实践的理想信念。而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社会保障等,由于它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自然而然也便成了在山东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闭幕式的温家宝总理考察调研的重要内容。正因为这每一件事都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总理的此次山东之行,也就格外地感动人心。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情贴情。因此,他来到基层,就如同走进了自己的家里,对群众格外的关切,所说出的话语也格外的感人。“能报销多少?”“有最高限度吗?” “我问你几个事。新农合都搞了吧?县医院能报多少?”……一句句亲切的询问,一句句关切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总理心中那久已为我们所熟悉和珍存的亲民情怀、民本思想。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直接体现了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国家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也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坚定了跟党走、跟党干的信念。而温家宝总理在山东考察调研中所传递出的信息和所提出的要求,更加鼓舞了广大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总理对医护人员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件大事,要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特别是向乡村、社区倾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要依靠广大医护人员,通过改革焕发他们的积极性;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爱护病人,患者尊重医护人员,才能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件大事办好。总理告诉乡亲们,医疗、教育和养老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三件大事。从新农合到免费义务教育,再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些都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公平性。他加重语气说:“向农村倾斜,这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原则。农民过去几十年的贡献太大了,而目前城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民要特别重视、特别关心。”总理说,民生问题中,群众最关心的是就业。在社会保障上,重点是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总理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怎么描绘也不过分!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总理对民生问题如此的重视,再一次印证和实践了“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的执政理念。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明天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温家宝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他这次调研的重要内容。每次走进课堂,总理总是认真听课,并条分缕析地授课、演讲、交流,已经为我们所熟知。这次也不例外。温总理认真倾听同学们讨论,还翻开语文课本,认真阅读。在老师的邀请下,总理向同学们呈现了见解独到、思维敏捷、充满睿智的生动讲解。对总理一番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话语,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一位年近70的老者的尊重,更感受到了总理的殷切期望所焕发的无穷力量。
总理每次考察都会将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并且还会经常性地增加行程或改变路线,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这充分彰显了一个大国总理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已是晚上6时,天色已黑,月上枝头。总理仍然坚持来到费县王府村小学。29日晚8时,温家宝在临沂市召开座谈会,就社会事业发展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日夜操劳的劳累,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所牵挂的人民群众,始终没有忘记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这就是我们的好亲人。
此时,笔者不禁想起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老人家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好总理,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不分白天黑夜,废寝忘食,也是因为他深爱着他的国家和人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总理的亲民、务实、责任,无疑就是一面旗帜、一块镜子、一根标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终生学习、躬身实践。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温家宝在山东考察纪实:必须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温总理山东考察凸显民生情怀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