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两弹一星,只为战争?
一穷二白的中国,当年为啥要倾尽全力搞两弹一星?谁都知道,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之前,3年曾饿死过几千万人。只要不隐瞒历史,谁都得承认,两弹一星在当年是只为战争的!换言之,两弹一星的研制,为的是立足打仗的国计,并不为嗷嗷待哺的民生。孩子们更不知道,当年中国一心要打的仗,是要“彻底埋葬帝修反”,实现“赤遍全球是我家”!
跟今天的孩子们解释什么叫“彻底埋葬帝修反”,我只能如实说,“彻底埋葬帝修反”,就是中国想消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再加上消灭苏联,还要加上消灭除了阿尔巴尼亚、古巴、朝鲜、越南之外的各国反动派!妈妈咪呀!有没有搞错?孩子们惊诧之余,大约还能回过神来:“哦,那得搞出多少两弹一星才够用啊?”
至于什么叫“赤遍全球是我家”,我也得如实回答:就是中国要当世界革命的大本营,要把全球变成跟中国一样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你又惊诧起来了?以为我老糊涂了?没有!中国当年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在世时,要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夺权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地推广为普世的夺权模式。纳世界革命,入中国道路,就叫“赤遍全球是我家”:具体说,就是带领全球最落后的农民(第三世界),拉拢、分化、统战第二世界,孤立并最后拿下世界最先进的大城市(第一世界)——这些战略战术都出自中央文件,不是我胡说。
只可惜,毛主席出师未捷身先死,空留战略蓝图与英雄遗恨在中国——1966年,我们红卫兵曾欢庆过一个特大喜讯:“据最新医学鉴定,毛主席他老人家能活到150岁,甚至更长!”——我个人当年壮志未酬的,就是没能牺牲在攻占克里姆林宫或白宫的台阶上,成为烈士。周立波假设毛主席还在世,他老人家会命令把库房里的核导弹“统统拿出来,打到他美国去!”这明明是在胡说嘛——毛主席在世时,不就是他老人家受不了苏联的核威慑,180度转圜,亲自会见了尼克松,转投到美国的核保护伞下了吗?
邓稼先是死于核辐射的,所以,有“他用生命托起蘑菇云”之说。1954年底,美国结束了麦卡锡主义,钱学森才能得以于1955年回国,把在美国学到的运载火箭技术带回了中国——所以,对于今天的孩子,光知道两弹元勋还不够,还应当知道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知道中国在与文明世界的对抗与树敌的极端孤立下,不得不倾尽国力搞了两弹一星。由此,你知道两弹一星的当年之功,只在国计,不在民生。至于当年只为战争的国计,是否有利民生,甚或有误民生,本文暂不讨论。
天真的孩子还会问:为啥非得两弹?核弹不就够了吗?我又得如实解释:傻孩子!搞出核弹,是为了大规模杀死美国人、苏联人的,又不是咱中国人拿来自杀的,对不对?所以,得有远程运载火箭:上千公里的才可能把核弹打到俄罗斯,上万公里的才可能把核弹打到美国,对不对?所以,两弹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光打得远还不够,还要打得准!打进贝加尔湖或黄石公园也没用,能炸中克里姆林宫或白宫,是最好的斩首行动!所以,人造卫星的导航是必不可少的。在那个全民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一定要说两弹一星这高科技的玩意儿,能有什么用处的话,实话实说,如果不敢“统统拿出来,打到他美国去”的话,能吓唬他们,壮我国威,就有了无比的价值。所以,我坚决反对核武无用论,赞成两弹一星的用处,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
但历史不容屏蔽或删节。朝鲜今天一心搞两弹,其实跟中国当年一样死心眼。什么死心眼?就是把美国、苏联当成“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不共戴天之敌。误读误判,全民皆兵、全民备战,誓与美帝、苏修决一死战。
热战、冷战潮水退去,才见中国也曾裸泳。当年,中国也跟朝鲜今天一样,是在全民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局下,勒紧裤腰带搞两弹一星的。是在常规武器对比悬殊的弱势下孤注一掷,冀望核武这个杀手锏扭转力量对比。想拿核武争国际话语权,拿核武与美国叫板,拿核武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结果呢?中国当年跟朝鲜今天的困局一样:本以为核弹在手就安全了,其实,整体实力不行,仅有核弹,反倒授柄与人,反倒招致危险,变得更不安全。不但加剧了国际制裁与孤立,还加剧了国内民众的匮乏、短缺、饥饿和内斗。我敢断定,不是隔绝于文明世界并一意孤行,毛泽东无法发动文革!因为历史时序是:1964年核爆,1965年三线战备,1966年文革内斗。
史实是,中国先爆了原子弹,但没有中长程运载火箭,无法对外构成威胁。于是,再研制运载火箭。等到能够威胁美、苏时,真正受到威胁的,变成了自己——1964年核爆,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国家安全危机。备战从此升级:1965年三线建设全面拉开,搬迁重建、靠山钻洞地浪费了2050亿。为什么?因为苏美分别制定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预案,准备先发制人地摧毁中国的核武库。苏联甚至陈兵百万于中苏边境,逼迫中国“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从此,全民践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全民练兵。打仗成了头等大事,人心惶惶下谈何建设?谈何民生?搞文革内斗变得不可避免。
陈毅1965年9月29日在中外记者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被西方认为“惊人的坦率”。他指着自己满头白发说:“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听听,像不像朝鲜人今天说的话?其实,毛泽东早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打起仗来不要大惊小怪,无非就是死人。打仗死人的事我们见过,人口消灭一半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原子仗现在没有经验,不知要死多少人?最好剩一半,次好剩三分之一,29亿人口剩9亿,几个五年计划就发展起来了,换来一个资本主义全部消灭,取得永久和平。这不是坏事。”听这话,后怕不?仅豪言壮语,就能吓得苏美刮目相看了。
毛泽东一心拥有核武,不惜血本地倾财倾力,甚至让利、让权益地谋求苏联援建核武。不嗔想盼望核大战的话一出口,反而吓到赫鲁晓夫,不敢让他握有核武,怕他胡来。苏联撤援,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好在核武一旦在手,中国人也知道那玩意儿极端危险。之后的国际策略大转圜,全球共睹:在反帝、反修两个拳头打人,腹背受敌的危境中,毛泽东终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与“头号帝国主义”修好并联袂御苏。说穿了,那是在不可抗御的核威慑下,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庇护来保障中国安全。本是无奈之举,却因祸得福,联美为友,走出了全民备战、惶恐度日的危机。
核危机就是战争危机。毛当年给全世界指出过两条路:“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他又说革命必是暴力革命,和平过渡是投降。于是,革命制止战争也就变成了战争制止战争。这样,摆在人类面前看似两条路,其实还是一条路:除了打仗,别无选择!别忘了,两弹一星在当年,不为别的,就为打仗。
至于只为战争的国计,是有益民生还是有误民生?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你自己判断吧。
杨连宁:两弹一星,只为战争?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