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孝的教育


  

    道德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道德教育不仅是古代教育的核心,也为当今社会所重视。“道”与“德”是密切联系的。“道”是自然的运行法则,《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四季更替是自然之道,星球各有其运行轨迹,微观粒子也各行其道,我们人也有人道。

    “德”是得的意思,得之于心,外现于行。所以,“德”就是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我们对于自然法则能够正确认识,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就做到了“德”。道德是人的内在,表现出来就是仁和义。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 可见,仁义礼智等善行是人性的正常表现。 

    说完了道和德,那么,什么是教? 小篆的“教”,从孝、从文 。所以教之原义就是让人们学习如何力行孝道。《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有了孝作根基,一切教育才能够扩展开来。 为什么教育要以孝为基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人品的提升和完善,品格的好坏具体表现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对我们的贡献是很大的,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如果我们对父母都不能很好地尽孝,那我们就很难对他人友善,即使友善也是有所图谋。所以,孝是做人的基础,教育的本意也是以孝为基础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