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发光二极管)板块异军突起,行业龙头三安光电昨日涨停,4 个交易日大涨26.5%;举资30 亿元进军LED的德豪润达也以涨停收盘。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发光效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国内LED 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产业链也逐步打通,LED 未来两年有望出现较大发展。
应用拓宽改变行业格局
“时间就是价值,越早投产,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越有利”。德豪润达副总经理王冬明最近有些行色匆匆。12 月16日刚参加完芜湖30 亿元LED 项目的奠基,20 日又去参加扬州项目的揭幕。这一时间距公司增发预案的披露,仅过去了2 个月。
王冬明介绍,公司进军LED,就是看中了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毛利率。他表示,考虑到应用方面巨大的市场份额,投入到LED 应用的企业正在逐步增多。
申银万国家电行业分析师毛平表示,“目前国内领先封装和应用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在40%-50%,净利率20%-30%。”
随着LED 发光效率突破,产品应用范围也得到拓展。“一个手机屏要10 个左右的LED 器件,但一台42 英寸液晶电视却需要1000 个LED”,湘财证券陈钢介绍,LED 凭借其优异的性能,除了在照明领域得到应用外,还不断提高了在电视背光源领域的渗透率。
兴业证券刘亮表示,“2010 年,全球LED 背光源有望出现快速增长,预计电视需求300 亿颗,笔记本电脑需求60亿颗,手机需求70 亿颗。”这一数字,比2008 年应用在液晶面板上的80 亿颗增长了4 倍。
正是看到产业的前景所在,各路资金纷纷涌向LED。三安光电已将LED 上游核心设备MOCVD 从18 台增加到22 台,天津项目又将新增20 台;士兰微也计划2010 年将MOCVD 从6 台提高的10 台,并使外延片产能扩大一倍;德豪润达则计划未来购置30 台左右MOCVD。
产业集中度将提高
目前,国内有LED 外延及芯片企业60 余家,LED 封装企业1000 多家,LED 应用类企业则接近2000 家。但是,真正实现上下游贯通的公司还很少,每年产值过亿元的公司,仅有几十家。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外制造商积极布局的背景下,国内产业急需进行洗牌。
全球五大LED 制造商中,Lumileds 和Cree 已经不满足于芯片和外延片的垄断,而是通过一系列收购,从产业链的中上游向下游和应用发展,并通过专利产品的组合,增强品牌效应。值得关注的是,飞利浦和Cree 等公司还通过参股、并购传统照明公司等方式,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行业整合有利于降低成本。“一开始,我们也并没想直接做芯片和外延片这一块,但是从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掌握了高端技术、打通产业链,才能取得市场话语权。”王冬明介绍,电子行业的规律就是在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迅速拓展市场,而拥有了核心技术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另一方面,LED 的上、中、下游都有不菲的毛利率,实现行业整合有利于降低公司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另外,政策因素也在刺激行业进行洗牌。据介绍,很多政府订单金额都在亿元以上,入围厂商要有至少5000 万元的销售规模,并有足够的现金周转能力承受1 年以上延期支付。“目前国内收入过亿元的LED 封装或应用厂商只有10 家左右,可以预见,未来LED 市场和政策利好将向领先厂商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