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再见了,我的小老婆”,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认为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其实她不是。这是一个美国人对中国著名京剧《霸王别姬》作的英语翻译――《farewell my concubine》,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如饥似渴地了解世界,加速快跑融入世界,可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如此望文生义把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和悲情的爱情故事竟然译成这样低级庸俗、可笑的名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永远充满了神秘,一直以来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看了这个美国人对《霸王别姬》的“妙解”,心中忽然觉得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不是中国真的神秘,而是外国人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自1840年以来,由于中国的孱弱和落后,西方列强从骨子里都是带着傲慢与偏见来对待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来也没有真正深入过。只看表象,不看内涵;只看树木,不见森林;只看龙头,不看龙尾。所以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虽然远观隐然已见其形,其实根本就是莫知全貌。因为研究不深入,认识不深刻,雾里看花还自以为是,当然不能全盘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真正底蕴和实质精髓。

  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成语,每一个都是千百年来经过中国人民智慧熔炼的结晶,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内涵延伸的条件、蕴义深化的土壤,几乎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都包含着中国人深刻的哲理思辩和独特传统思维模式,这些绝对不是那些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一知半解和生硬解读中国文化的所谓“中国通”或他们自封的所谓“汉学家”所能真正理解的。类似的对中国误读误解还有很多,比如:对中国执行的“韬光养晦” 战略政策,本来是中国坚持走内涵式自我发展的道路,可通过英语翻译,却把她解释成“隐藏能力,等待时机”,这样一来,中国所走的这条依靠自我积累发展的战略思想在西方人眼里就成了充满杀机的阴险战略,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强势发展就感到“恐惧”,于是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能源威胁”、“粮食威胁”、“污染威胁”、“军事威胁”、“经济威胁”。。。。。。等等不一而足的各种威胁版本,其实都是由于对中国文化内涵真正解读的缺失所造成的。

  外国人看中国,总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中国文化在外国人面前,始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不是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故弄玄虚,真正的原因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是西方文化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而不愿意深入研究所造成的。我认为这才是造成西方不理解中国、觉得中国神秘的真正原因所在,说白了就是文化的因素才让西方屡屡对中国产生种种错觉和认知上的错误。在中国文化因素中,中国是一个重形象也重抽象,重局部也重全部,重个体也重联系的民族。比如中国的汉字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假借和转注两种用字方法。“象形”就是通过描摩事物的形象发明的一种造字方法,比如日月木水是也;“指事”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某一部分发明的一种造字方法,比如本末未上下是也;“会意”就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象形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生发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森林尖明是也;“形声”则是象形字和单声字结合产生的造字方法,河岗晨惧是也;至于假借和转注则是根据不同语言环境从现成的字中借来或者转来用以表达一个新的字义的用字方法而已。从中国造字用字的方法其实就很好的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真正本质内涵,从形象入手,寻形究理、由浅入深、纵横联合、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承继,一步步由表及里,看似相象,实又不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这种理解事物的方法西方人不具备,他们注重剖析机理,强调分割,重视对细节的发掘,却往往容易忽略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抽象联系,他们理解世界和事物依靠的是标尺和解剖刀,强调的是简单的“所见即所得”,如此理解“中国龙”文化,不看得一头雾水那才怪那!

  自以为是的所谓西方“砖家”和翻译者,不是我说你们笨,实在是你们还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心”,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思维之“心”。中国已经放下千年文明古国的架子虚心向你们学习科学技术了,你们何时才能放下傲慢与偏见,也像中国这样谦虚一回,也许到了那时,你们就不会觉得中国神秘了!

  

  看看下面一些西方人是怎样通过对中国电影的翻译来糟蹋中国文化的,相信你一定会啼笑皆非的。

  1、《东邪西毒》――译成《ashesoftime——时间的灰烬》。这个译名意味深长,无论你是东邪还是西毒,武功再高还不是最后都成了时间的灰烬?亏他们想象的出来。。。

  2、《烈火金刚》――译成《steelmeetsfire——钢遇上了火》。要不是翻译遇上了鬼?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3、《刘三姐》――译成《thirdsisterliu——第三个姐姐刘》。靠!典型的不动脑筋,不愧“砖家叫兽”,译的真绝!

  4、《唐伯虎点秋香》――译成《flirting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别人看《红楼梦》看到诗,这个翻译看到了什么?也许这个翻译比起唐伯虎来调情手段更胜一筹,他NND,竟然译成这么一个破玩意儿,中国专家“修(欧阳修)已知羞”,这位翻译不知道何时才能知修(羞)?

  5、《三国演义》――译成《RomaticofThreeKingdoms——三个王国的罗曼史》。感情这三个国家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风花雪月谈恋爱,看来这位翻译是荷尔蒙分泌有点过度了,阿们,原谅这个小子吧,他已经欲火烧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