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股市二次探底将来自3 月份业绩利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
1、未来中国经济是否2 次探底:从日本(1974-1975)和美国(1929-1934)的历史可以看出,影响本国经济是否出现2 次探底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外围经济体是否及时好转,如果外围经济体没有好转,那么通过进出口必将对本国经济产生向下的压力。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市场一致预期是08 年4 季度为低谷,09 年1、2 季度回升,但3 季度是否回调并不确定,而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分析,我们认为在金融危机没有二次爆发的情况下,美国经济最晚将于09 年2 季度见底,这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复苏将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在没有二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下,中国GDP 增速将不会产生大的2 次回调。因此未来的主要关注对象将是金融危机是否再次爆发。
2、对未来股市大幅回调主要因素的思考:
1)业绩利空主要将集中在3 月份中旬以后公布,从3 月份开始市场将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回顾11 月份以来美国股市的表现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判断美股已经见底的概率很大,但是在近期业绩利空的冲击下,SP500 指数仍然表现疲软,我们认为这是对于A 股市场未来表现的一个“预演”。
2)房地产作为众多行业的先导行业,持续回调必定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部分宏观数据运行低于市场预期,这可能是未来导致股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制造业指数回升 需求有改善迹象
1 月份美国 ISM 公布的PMI 先行指标连续第六个下滑首度回升,制造业萎缩加剧的态势略有缓解。1 月份PMI 上升 2.7 点,至35.6,前月为28 年以来的最低,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2。从各分项指标来看,新订单和产出指标的大幅回升是整体指擀°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指标上升2.0 点,意味着除美国以外全球其他地区需求有回暖迹象;但美国进口需求连续12 个月萎缩,1 月继续下降2.5 个点。作为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的先行指标—实际平均时薪12 月份同比上涨4.72%,已连续五个月回升,意味着未来实际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回升的概率很大,这是股市回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
“节后效应”再次显现
对1995-2008 的14 个春节节后一周和节后一月收益率进行年化分析,与全年收益率做对比,发现在14 个节后一周收益率中有10 个跑赢了全年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节后“一周效应”。在14 个节后一月收益率中仅有6 个跑赢全年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节后“一月效应”。从刚刚过去的一周上涨9.57%来看,春节后一周(年化收益率9600%),跑赢2009 年全年已经可以确定。
继续震荡上行,重点配置金融板块和可选消费类
上周五上证综指涨幅接近4%,主要原因是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对于向好经济数据的反应,我们认为在2500 点以下大小非解禁压力偏小,且3 月份之前无利空数据干扰,市场将继续震荡上行。从经济周期角度而言,目前中国处于房地产周期调整的中后期,而美国处于房地产周期的末期,在此阶段,金融行业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线,包括保险、银行和证券;其次是可选消费类(服装、汽车等),而这其中又将以中小股票为主要选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