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也荒唐
文/鐘學雋
當倪萍阿姨在電視上正義凜然地為兩會提案:“從法律上和行政上採取手段,制止山寨文化時”,我的同學老袁正掏出新買的山寨手機,很得意地向我炫耀其“功能強大、價格便宜”。山寨是什麼?從所謂正版品牌獨霸天下的市場中,用“沒有掏品牌的附加值和沒有正版遮羞布的的暴利”贏得市場的東西。同樣的技術同樣的材料,山寨的和正版的手機相差幾千元,你能說“正版手機”就該那麽暴利?
倪萍阿姨一定有實力不用山寨貨,但是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打工仔來說,山寨的確帶來了實惠。對於那些擁有技術的小企業來說,山寨也讓他們獲得了涉足市場的機會。如果正確引導扶持,也許今天的山寨產業就是明天的民族產業,何必一棒子打死?因此我覺得倪萍阿姨這個提案很沒名堂。
雷人的還有個吳委員,交個提案要把“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說是“有利於增強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有利於實現國家統一,有利於促成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這個提案很有意思,充滿了“我洋洋中華大國的自豪感”,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民族氣節”,還充滿了“地大物博、傲視寰宇的世界觀”。我有些偏頗,甚至還從中聞到了些個隱隱的馬屁味道。想像某日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市場,人們都不再追逐“刀勒兒”,而是非“中華元”不換,該是何等的揚眉吐氣、大快人心?!隔壁家的王阿姨也不用把兒子從米國寄回來的十美元“刀勒兒”表在相框裏掛在客廳裏展覽了,直接寄幾百“中華元”給遠在米國的兒子,讓他也掛在相框裏在公寓的走道裏展覽展覽,讓米國人民也見識見識咱泱泱大國的“中華元”!
不過要想成為世界貨幣,不是改個名字就搞得定,最終還是與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掛勾。國民經濟上去了,甭管叫什麼元什麼幣,那都自然硬通。
受委員們的提案啟發,我也荒唐地想像如果我提案,會提什麼?想像給眼下急需“振興”的房地產行業提個案吧:要想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首先改變土地交易金在地方財政的提留比例,大部分上繳國庫;其次加強房地產品質監管力度,制定房地產市場的品質監督法規;最後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開發商出售部分成本價房屋作为成本價銷售的經濟適用房……
想想,這樣的提案實在荒唐。但比我這樣的荒唐更“打醬油”的,還有潘委員提出要“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說是這樣“有利於兩岸統一”。如果恢復繁體字,對於我們這些從未學習繁體字的人有多可怕和麻煩,相信讀完這篇博客的朋友都會有體會。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