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夫人问,你认识广州日报的的翁淑贤记者吗?我说,我认识的记者很多,一时还不知道“WHO'WHO”(谁是谁)。夫人说她要我谈养生。记者说,(对夫人说)初次接触,我平素虽早闻您大名,但了解很少,采访时间也有限,写起您的日常养生心得难免片面。在两三千字的有限篇幅里,我只能尝试着从您如何“调神”与“调形”的角度各抓三两个点来写。希望以后还能多向您请教,请您从日常的临床观察中,多给我提示些跟女性相关的健康话题来做。
我听了有点惊讶,她,从来不运动,也不节食,何来养生之谈呀!细想一下,养生的方式方法很多,没有模板和定式,只有原理。昨天读起翁记者的文章,确实很有启发。健康与医改同样道理,获得自然就行。下面看看我富人是如何谈养生的。
名医谈养生:
养生之本,贵在调神
导读: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从容淡定,外表比其实际年龄要年轻十岁左右。让她偷着乐的是,即使日常没时间刻意保养,而且工作量通常为普通人的两三倍,但她的精神和体力“都还好”,忙起来曾经连轴转三十几个小时都“没问题”。这个“铁打似的”女教授笑言自己只是天生的好身段——身体比较经熬,耐受性与适应性较好而已。但一番接触下来,她独特的“调神法”和随意的“调形经”却令记者印象深刻——调神,她最推崇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境界,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无需计较名利得失,“心理自然不受伤”;至于调形,她说心神若能修炼到家,身体自然也会适应,这叫“形与神俱”,“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她随性喜静,虽少运动,但因心神少虚耗的缘故,身体倒是较少有毛病。
罗颂平: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之女,是其学术继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广东省政协常委。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月经病和不孕症的研究。主编《罗元恺妇科经验集》、《罗元恺女科述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罗元恺》、《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延缓衰老》等专著。曾到美国耶鲁大学等进行学术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名医语录]
*
调养好心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根本所在。《内经》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撇开心神的调养,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和其他锻炼是难以达到长久健康的目的。
*
我很喜欢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名言……要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也不要太计较,从头来过就是了。凡事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最坏的打算,心理自然不受伤。
* 把做家务当健身,古人不是说“常亲小劳则体健”嘛!
[养生心得]
调神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调养好心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根本所在。”作为我国著名妇科学家、全国首位中医教授罗元恺的独女,罗颂平自幼耳濡目染,体味中医的精髓,熟读《内经》等中医经典,深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理。她深信养生首先要养心。若撇开心神的调养,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和其他锻炼是难以达到长久健康的目的。
在普通人看来,“调神”的说法很高深,如何做似乎更神秘莫测,但对罗颂平来说,日常只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习惯、爱好,注意好以下简单几点,便能使自己的心态“入静”,长期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静心做事不虚耗
“我多年来都处于比较繁重的压力下,但精神和体力都还好,没有累扒下。”罗颂平笑称,她一天要打“打三份工”:白天8小时是医生、教师的日常工作,门诊、查房或上课,这是挣钱谋生的工;8小时外回家带孩子操办家务,是倒贴钱的活计;夜里八、九点至十二点多,她会贴时间、精力打自己感兴趣的“第三份工”——写论文、编教材、搞科研。但无论做的是哪一项,是“赚钱”、“贴钱”,还是“贴时间又贴精力”,她都会静下心来,很专注地把它做好,自然不觉得累,反而可以自得其乐。
因能屏开杂念,她的睡眠质量一向很高。即使外部环境再嘈杂,只要有张床可躺她就能睡得香,虽然每天睡眠时间最多也就5、6个小时,而且基本不午睡,她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打好一日三份工”。
淡泊明志不计较
在常人眼里,她十几年前就已是教授、名医、广东政协常委、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数不过来的头衔足以证明她事业上的辉煌,为何还要如此“搏命”工作?
“我很喜欢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名言。”罗颂平告诉记者:有人说,用来谋生的活计是职业,而做些出于自己本心、兴趣所在的是事业。“很幸运,我的职业与事业合为一体。”在她,继承和发扬父亲在妇科方面的学术建树,不断写论文、申报研究课题、编教材,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一种兴趣,她乐在其中,不苦不累更不烦。
“许多人只看到我的成功,其实在成功的背后我也有许多失败的经历,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罗颂平淡定而自信:“但要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也不要太计较,从头来过就是了。凡事先做最坏的打算,再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无论得失,心理自然不受伤。”
爱好广泛寄托多
集邮、集地图、养花、插花、画画、设计电子相册、听古典音乐或流行曲……工作之余罗颂平爱好很多,很少会感到无聊或无趣。
一些很难“伺候”的兰花,在她的释心照料下年年抽穗开花,她有时心血来潮,也会找点花泥来随意地组合各种插花造型,并把自己的“艺术成果”拍照存念,不时拿出来“养眼”。她还有多年的集邮爱好,即便在这个电子邮件已十分普通的时代也仍没“搁浅”,她每年都会有“新货”补充。她也喜欢旅行,而研读和收藏地图是她的另一“心头好”,国内国外,但凡去过的城市,她都释数珍藏其地图,偶尔也拿出来把玩,回味一番。“没有时间去旅游的话,就浏览报纸和休闲杂志中的旅游专题,无它,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每天在开车上下班的路上,她会抓紧时间“悦耳”,从古典音乐或流行曲,只要能舒缓情绪的音乐,她一概“来之不拒”。
除了一些“很雅很古典”的爱好,罗颂平也喜欢相约三两好友逛街、看电影,从《读者》、《心理月刊》到各类的休闲和时尚杂志她也经常翻翻。如果有更多闲暇时间,她还会花点心思设计很Q的电子贺卡或相册,配上很“IN”的旁白,“既可自娱自乐,又能寄赠亲友。”她还喜欢画画,“但那可能得等退休后再说了……”
调形篇:淡食养人,小劳健身
饮食:改良罗宋汤跟老火汤一样滋润
“忙起来时,我是什么方便就吃什么,没有时间多讲究。”罗颂平告诉记者,她一向食量不大,但品种“百无禁忌”。她有空也喜欢下厨,但因家里人少,菜式一般都较简单清淡。不过,家里只要“开伙”,几乎不能一顿无汤。好在她像大多数广州媳妇一样擅长“治汤”,但老火汤也只是每周煲两次,其他时候多喝蔬菜滚肉汤或者紫菜虾皮鸡蛋汤。而她和女儿至爱是一味则是“改良罗宋汤”——番茄、土豆、胡萝卜、青萝卜、玉米各一个,再加几个岭南特有的马蹄,适量牛腱肉或猪腱肉、或排骨、扇骨,煲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一锅出炉,酸甜可口,可谓色香味俱全。”罗颂平介绍说,“罗宋”本是“Russian”译音,此汤从俄罗斯“舶来”,经她改造,去掉西餐中惯用的黄油、芝士,反更符合东方人的清润口味。而更重要的,此汤以果蔬为主料,用料多而不贵,营养十分全面,既可填饱肚子,又可养胃健脾,更能有效补充体力精力、减轻疲劳,受家人和亲友欢迎的程度一点不逊于老火靓汤。
塑身:饭后常站立,身材不走样
从小爱静的罗颂平坦言自己几乎不参加体育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十年来她的身材一直不走样,穿起连衣裙来仍跟二、三十年前一样曼妙挺拔。她的秘诀是:把做家务当健身,古人不是说“常亲小劳则体健”嘛!
“我喜欢站着,早晨站着吃早餐,晚饭后做完家务则站在客厅的落地灯前读书看报半个小时,偶尔看电视也是站着。”正是因为常年累月坚持采用这种“最省钱省事”的办法助消化、“赶跑”小肚腩,罗颂平在不经意间“站”出一副令同龄女性羡慕不已的好身材。
[名医忠告]
切莫只顾做美容,却不做体检
作为妇科专家,罗颂平接触的患者清一色是女性
,最令她心痛的是,多数女患者是因无知而得病,因不注重体检而加重病情。
“不少女性对Facial、Spa之类的美容、塑身经常可‘一掷千金’,每周都会坚持上美容院。但对待体检却又悭又啬,实在不明智!”罗颂平解释说,其实女性面色不好跟身体阴阳失调、甚至是患上某些妇科病有关,如果能从美容的钱和时间中抽出一点零头来,每年上医院好好做个体检,尽早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可能还会“美得更持久”。
她指出,从临床观察来看,现在妇科疾病有增多和低龄的发展趋势,因此她建议:育龄期女性每年最好做一次宫颈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处于生命的“多事之秋”,可能因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影响身心,更要增加盆腔B超和乳腺的相关检查;绝经前后的女性会出现一些潮热、出汗、烦躁等更年期症状,但如果有头晕、心悸和手足麻痹等症状,还应该做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以明确是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变,还是更年期所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用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