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略 写给高三考生的几句话


   距离高考还有几十天,应当说高考复习进入了黄金时间段,如何正确把握这一黄金时间段,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效益是考生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考考什么?这是考生首先要明确的目标。

  高考要考查知识。

    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依据,高考要考查基础知识、要考查主干知识、要考查知识网络。高考复习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基础知识要扎实;主干知识要坚固;网络知识要清晰。

   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

   高考要考查学科能力,学科能力是核心能力。高考还要考查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考还特别重视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考考查能力不脱离基础知识,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

   高考在考查知识,考查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查考生的心理品质。

    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高考也是对考生心理品质的考试。高考过程是知识能量释放的过程,是各种能力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催化剂。考生心理品质就是催化剂,谁具备了高质量的催化剂,谁的能量释放就充分,就完善。

   高考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就是说考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高考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过程、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重过程、重方法、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与价值取向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高考复习抓什么?

   一、抓定位

   定位是指实力的定位。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定位要科学、要准确。实力决定目标。考生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确定复习深度、难度。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试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高考复习决不是越难越好。考生一定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抓定位的另一层意思是抓自己的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从提高得分率的角度讲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是提高高考成绩最为有利的空间,加强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就抓住了提高分数的空间。

   二、抓《考试说明》,抓教材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唯一游戏规则,《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依据。

   教材是高考复习的依托,教材丰富的内涵是高考命题的不竭源泉。

   一手抓《考试说明》一手抓教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紧。

  三、抓考核目标与要求

  抓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抓利用信息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抓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抓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这四个过程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解题过程,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复习过程,人文学科如此,自然学科也是如此。高考试题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设问的角度灵活、多样。把握住了这四个步骤,试题就会应刃而解。

   四、抓错误

   收集、积累错误,包括其它同学的典型错误;

   整理错误,按错误类别、性质进行整理;

   分析研究错误,为什么错?错在哪儿?

  改正错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错误改正过来。

  认真完成以上四步,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

  每个考生都应当建立自己的错误档案,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高考前两天,高考过程中错误记录本就成了你的“掌中宝”。

   五、抓中低档试题

   高考试题以中低档试题为主,中低档试题一般占八成,750分中占600分,150分中占120分,300分中占240分。

   历年的高考经验告诉我们:真正拉开学生档次的不是难题,是中低档试题。中低档试题是高考取胜之本。

   六、抓反思

   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学会反思,反思是提高思维品质的一剂良药。题目做对了,答对了要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总结规律,摸索科学的方法,最终达到落实的目的。

   题目做错了,更要反思,为什么错?切口没找准?基础不扎实?审题不够仔细?计算马虎?……不一而足,反思了,就找到了根源。许多同学成绩上不去原因之一是在复习过程中不会反思,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过程就是落实过程。

   七、抓信心

   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人格的伟大。

   谁不能够正确把握自己,他永远是奴隶!